“一把大剪刀走天下”成历史,园林绿化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
每年国庆假期到来前,世纪公园里的绿化工人,变得格外忙碌。假日期间,来到公园游览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让公众看到怡人的“花海”,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
“你仔细看,现在其实已经能看到一点点红色了。”世纪公园绿化部经理曹利名用手指向红叶地肤的片区。国庆前,伴随着一阵雨水与降温,世纪公园乡土田园区近4000平方米的红叶地肤进入了“换装”期。《新民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个别植株开始“浮现”一抹红色,夹在多数嫩绿植株之中。可以想象的是,在秋高气爽之际,它们将和这里的绿地蓝天相互映衬,展现一幅色彩绚烂的自然画作。
作为世纪公园绿化及技术管理的带头人,曹利名的另一个身份是园林绿化高级技师。自从1992年毕业后,“70后”的他已经在这个行业深耕超过30年。从最早跟着老师傅学习制作盆景,到世纪公园走上技术管理岗位,再到2022年底“曹利名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推荐,荣获上海市人社局技能大师工作室资助。曹利名深知在这个行业,培养出既能在一线有实操经验,又熟稔园林项目管理的人才,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过去20年里,上海园林绿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模式,都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如何体现?目前人才培养,又存在哪些困难与调整?近日,《新民周刊》记者走访行业协会、企业与校园,试图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上图:2022年11月,上海园林绿化行业推出了自己的职业技能大赛。
年轻人学园林绿化,都在学什么?
“95后”的王一丰,一年前从学校刚毕业后,来到世纪公园工作。他没有料到这份工作与想象中差别很大。他原以为,自己每天上午9点到办公室就行了,没想到曹利名告诉他,“不行,你7点半之前必须要到”,但不是到办公室报到。
原来世纪公园的绿化工人们每天早上6点半已经到岗,王一丰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工人作业现场的巡察。曹利名认为,刚入行的年轻人,只有到一线去实践,和植物朝夕相处,才能培养出关于园林绿化行业最直观的感受。
风吹日晒,在绿草与树木间穿梭,一年多在一线的实践,让王一丰晒黑了许多。除了亲眼看到那些学校教材上出现或者没有出现过的植被品种,在绿化养护、修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王一丰都有了自己的实践经验积累。
王一丰毕业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园林设计专业。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培训管理专家顾玉光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近20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上海在城市建设中对园林绿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学校也越来越多,“从中专、大专,到上师大、华师大、上海交大、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有特色的园林相关专业”。
曹利名表示,行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他当年入行时有了很大变化。“除了开设专业的学校在增加,具体的专业也更加细分。学生和老师的视野更开阔,能接触到国外一些优秀案例。高科技的技术设备也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现在的学生在这一块肯定比我们当年了解学习得更多。”
今年8月中旬,记者在曹利名技能大师工作室,还遇到了三位正在进行毕业实习的学生来到世纪公园参观学习。其中,赵天一、陈卉都是从16岁就开始学习园林绿化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中高职贯通班的学习,如今他们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在他们看来,学校的课程学习,让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但他们更需要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上图:曹利名带着年轻人在一线和植物相处,培养他们对园林绿化行业最直观的感受。
从这些变化来看,如果说过去人们对于园林绿化行业人才的理解还停留在“一把大剪刀走天下”的老观念,那么随着培养院校与细分专业的增加,视野与理念的开拓,如今从业人员也正在走向专业化与现代化。而他们正是上海建设公园城市背后,真正在默默付出的“美容师”。
和曹利名技能大师工作室类似,近年来彭正磊技能大师工作室也不断发挥传承作用,带领上海园林绿化年轻技能人员成长。2017年被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评为“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首席技师”的彭正磊,在行业扎根超过了35年。
彭正磊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植于 2014年上海浦林城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的“植保工作室”。2008年起,该公司就开始研究病虫害防治相关课题,并获得多项成果。2010年,公司被编入市区两级病虫害防治监测点。2017年,公司对“植保工作室”资源进行整合,丰富并提升了工作室的专业与技能,成立了彭正磊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进行植保监测、课题研究等业务之外,彭正磊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19年与上海城建学院开始校企合作。合作旨在进一步完善绿化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机制,着力培养绿化专业高质量技能技术人才。具体来看,工作室在辖区内建立了多个校企实训基地,每年定期提供学校开展实训。同时也将工作室小教员送往学校,作为校方外聘老师,达到资源共享、师资流动、培训培养绿化专业人才的目的。彭正磊表示,通过提供实践机会,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企业需求。同时,工作室筛选出来的小教员也可以去培训机构或学校锻炼自己。“通过代课经历把行业最前沿最接地气的信息传达到学校,以实现校企更好的对接。” 彭正磊说道。
园林绿化行业的一大核心理念是“三分种、七分养”。职业化源于如今行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对养护更加重视,而精细化是建立在更多新科技得以运用的基础上。
技能大赛、挂职锻炼助力人才成长
很多人还记得,在2019年夏天,俄罗斯喀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年轻人摘得花艺项目金牌。他就是当时刚刚从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毕业的陆亦炜。在高中时,陆亦炜学习风景园林专业时接触到了花艺专业,后来他又通过中本贯通,进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学习。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陆亦炜受邀参加上海植物园春季花展,带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团队完成作品《100·芳华》。如今,他已经成为一位兼具丰富经验与高超技术的花艺师。
从陆亦炜的身上,我们看到园林专业培养的优秀人才能够打破传统想象和思维,在世界舞台上为国争光;同时,也应当看到相关的技能大赛对于园林人才的锻炼和提升——陆亦炜曾表示,他想要将东方文化融入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而这一启发就来自于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新民周刊》了解到,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关于推进本市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为园林绿化技能人才提供了切磋技艺的平台,也更好地壮大了行业人才队伍,推动了行业高技能人才建设。
上图:由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褚伟良负责项目管理的中国农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景观绿化工程获得“园林杯”优质工程金奖。
专业赛事,必须由专业协会来筹办。近年来,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对于人才成长起到了必不可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此前,协会秘书长张睿接受《新民周刊》采访表示:“协会成立20年来,始终以提高行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希望打造新时代园林绿化行业技能人员队伍,践行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引导和鼓励行业从业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为本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现代化技能人才保障。”
具体来看,“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品牌赛事,不仅为行业人才提供了一个比拼技艺、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切实地开拓出行业内部从业人员的职业上升渠道。
今年4月18日,“2023年上海园林技能大赛之园林机具作业技能竞赛”在世博文化公园顺利举行决赛。在此之前,全市在五个分赛场分别举行了预赛,分设绿篱修剪、草坪修剪、风吹落叶、高枝修剪(圆木锯断)四个竞赛项目,共有136名选手参加。从中脱颖而出的25位优秀选手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园进行最后角逐。
在2022年11月,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首次主办了园林绿化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来自全市11个区的35家会员单位的60名从初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分别进入园林绿化工中级工、高级工决赛。在去年的比赛中,中级工竞赛项目设“花坛布置”“观赏花木修剪”,高级工竞赛项目设“园林植物修剪”“施工放样”。
上图:今年 4 月 18 日,“2023 年上海园林技能大赛之园林机具作业技能竞赛”在世博文化公园顺利举行决赛。
据张睿介绍,以初级工晋升到高级工为例,按正常路径不少于九年,但通过参加中级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决赛中进入前10%的优秀人才可打破规定的年限直接晋升,“通过快速通道,可以快速增强队伍建设,让大家有更大的动力通过‘比学赶超’提升技能”。
除了最新的职业技能大赛,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还拥有长达20年历史悠久的工程质量类评比——“园林杯”。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褚伟良负责的项目多次参评“园林杯“。自从2009年“园林杯”设置金奖开始,褚伟良参评的项目连续多年获得金奖。他曾坦言,是“园林杯”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同样,上海北斗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虞金龙是通过“园林杯“崭露头角的又一名优秀的项目负责人,他带领着一个兼具设计和施工能力的综合性团队。虞金龙每年不止一次地组织公司的骨干成员赴欧洲、日本等园林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园林精品项目。“园林杯”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园林人成长的舞台。
此外,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近年来还通过企业挂职锻炼的形式,完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自2018年开始,协会就以各区绿地养护检查等工作为载体,创新性地开展企业技术人员到协会挂职锻炼的服务形式。
来自上海静安园林绿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沈佳是一位80后。年纪轻轻的他如今已是公司的养护管理部绿化主管,2022年初开始参加协会的挂职锻炼。在挂职期间,沈佳主要工作是跟随行业专家参与各区的绿地考核检查。在他看来,挂职锻炼不仅开阔了眼界,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令他对于行业精细化养护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以养护中的重要一环——修剪为例,不论乔木、灌木、地被,以及球类植株等的修剪,沈佳发现以往自己都是凭经验和凭感觉在作业,很多地方并不符合行业的修剪标准。而通过参与挂职锻炼后,得益于专家老师们的细心指导和手把手培训,让他得以明确修剪的时间和修剪规范等。
上图:行道树修剪演示活动现场。
当结束挂职锻炼,回到企业工作,沈佳也发现了平日里团队养护的绿地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譬如对于大型乔木和灌木之间因上层密郁、中层弱势和下层脱节而导致的不合理生长空间现象,他学以致用,通过合理修剪、梳枝透光来解决以上问题。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技术顾问顾顺仙此前表示:“在挂职锻炼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企业的养护专业人才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操能力偏弱,更多的是凭自己想当然。”所以,她希望大家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
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
虽然近20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学习园林绿化相关专业,但行业的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上海世纪公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刚告诉《新民周刊》,近年来他发现真正在一线从事最基础的园林工作的人数,似乎有所下降,其中年轻人尤为明显。
另据顾玉光介绍,虽然相关学校在加快培养园林专业学生,但是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城市建设中对于优秀园林绿化人才的需求更多。二者之间的落差,也是造成上述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换言之,想要吸引足够多的年轻人,建立丰足的后备人才“蓄水池”,正在成为上海园林绿化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与目标。
关于这一点,“上树工”有着迫切的需求。实际上,上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绿化工人专门从事行道树养护工作,也就是广泛意义上的“上树工”。20世纪90年代,上海将专业技能岗位进行细化,真正意义上的“上树工”诞生。作为行业内的特殊要求,从事行道树修剪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对行道树修剪目的、修剪准备、修剪时间、修剪技能、安全知识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上图:由上海北斗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并施工的九华山涵月楼酒店及度假村项目,曾获上海市“园林杯”优质工程金奖。
因为从事“上树”这项工作必须身手敏捷、身体健康,唯有不断有年轻人加入,技术得到传承,“上树工”的队伍才能长久留存。
但是“上树”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意味着风险。“上树容易下树难”几乎是每位新手都会遇到的难题。曾有未经培训的“上树工”新手,因不掌握树木状况,而且忽视了安全防护,遇到表面看似健康、内部朽烂的病枝,一不小心就把树枝踩断,摔下受伤。
虽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受伤的风险近年来已经不断减弱,但由于辛苦、危险、性价比不高等原因,加上一年四季,日晒雨淋,大部分时间在户外,还要防护蚊虫叮咬,甚至可能遇到危险,使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在采访中,曹利名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几年前,有一支来自外地职校的团队,老师带着学生来到世纪公园交流学习。刚开始是6月,还未进入上海炎热的夏天,每天早晨大伙都准时到园区实操。随着天气慢慢热起来,有些学生开始缺勤,坚持不下去了。
这些情况都和曹利名当年入行时完全不同。据他介绍,当年自己从学校毕业后,“完全没有坐办公室的念头”。最初的6年时间,他在一家园艺公司基层,把各个工种都锻炼了一遍,当时身边也都是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后来他来到世纪公园,走上了管理岗位,面对土壤和植被品种不适配等各种问题,也是不断向负责为公园施工、养护的老师傅们学习,在实践工作中不仅学到技术方法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成长和专业提升。
除了吸引年轻人入行,园林绿化行业能够留住年轻人同样很关键。
那些已经进入园林绿化行业的年轻人,大多也是冲着这个行业是有生命的、充满实操性而选择了它。赵天一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在自己小时候,家里就种有一些花花草草,因此他对各种植物并不陌生。后来经过这几年的专业学习,赵天一觉得这门专业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有很多可以上手实操的机会,这让他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工作兴趣。
但是当下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开始短缺,顾玉光指出,这种状况和20年前发生了反转:以前大家都专注实践,理论知识不够;现在学校理论知识教得多,可实践机会不够。对于园林绿化行业而言,又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希望看到更多人才“既能管理又能上手操作”。
上图:上海浦林城建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彭正磊带领工作室团队完成的浦东新区东郊商办中心绿化工程项目。该项目荣获2021年度“园林杯”优质工程金奖。
“如今在市场竞争中,作为一个技术型管理人才,不仅自身技术技能要过硬,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无论是施工工程,还是养护项目,在此过程中,你要有一个总体的技术方案,才有可能做好管理工作。”顾玉光说道。
在园林绿化企业中,项目经理是一个常见的管理岗位。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绿建公司项目经理宋立栋告诉记者,园林绿化是一门有生命、有文化的艺术形式,不仅有铺装、硬质景观、小品等硬性质量标准,还有苗木栽植位置、朝向等综合要求,考验建设者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文化修养。另外,和甲方、设计单位以及各类合作单位的沟通,都需要项目经理有极强的专业、沟通、协调和把控能力。这些多方面的要求,决定了项目最终呈现的水准。在这些前提下,作为项目经理,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要求下,既要计算出这个工程怎么尽可能节约成本,还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安全。
这些综合性要求,使得从院校毕业的新人,很难直接走上理想中的管理岗位。在实践中,有人得到锻炼和成长,能够留在园林绿化行业深耕;也有人觉得这份工作与想象中不一样,就选择了离开。
行业内部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留住经验丰富的一线作业人员?对此,张睿告诉记者,自2016年起,协会每年与上海市绿化市容工会进行上海市绿化养护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定《上海市绿化养护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指导意见》,是促进行业职工收入稳步增长、提升职工福利保障待遇、助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此基础上,行业协会通过一系列的人才评价和比赛,让每个人才找到最合适的岗位,体现个人价值,增强职业荣誉感,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会价值。
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成立20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面对城市园林景观打造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需求,如何吸引更多行业年轻人才走向实践,又怎样留住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中生代人才,是行业协会始终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记者|王仲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