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冷”冰雪拉动“热”经济

日期:2024-01-1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从北到南,冰雪消费都在升温。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冰雪“冷资源”打造出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玩法,让寒冷的冬日尽显“热经济”的火热景象。
记者|陈 冰


  这个冬天,哈尔滨彻底火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上有求必应的独特创意,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其实,哈尔滨只是一个代表,从北到南,冰雪消费都在升温。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资源的利用资源,没有资源的创造资源,用冰雪“冷资源”打造出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玩法,让寒冷的冬日尽显“热经济”的火热景象。

  白雪变白银,各地都用了哪些妙招?


绞尽脑汁翻花样


  毫无疑问,哈尔滨开启了今年的冰雪盛宴。不仅冰雪景点火了,还带火了很多网络爆款:摆盘的冻梨、可爱的逃学企鹅、大雪人、澡堂、交响乐……游客们在哈尔滨的体验感爆棚。这背后,体现了当地政府的许多巧思。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说,哈尔滨为此做了一年的准备,邀请了文旅的头部博主,策划了很多高流量的IP。“看视频底下的评论,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说在索菲亚大教堂旅拍的时候,如果有个月亮就更好了,我们就弄了一个大大的人工月亮;有游客说哈尔滨天太冷了,我们就造了很多小暖房子;想吃我们的冻梨,不知道怎么吃,我们就特意弄出了冻梨摆盘。”

  不过,能开启一场如此盛大的冰雪狂欢盛宴,仅靠政府发力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让自己的家乡不辜负这些热爱它的游客,哈尔滨市民们也是拼了。他们熬姜茶在街头送给游客、自发组织车队免费接送游客、号召本地人不跟游客抢澡堂和早市……

  黑龙江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新说:“真诚是我们城市的主基调,这种真诚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还记得网友们的调侃,‘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这座城市以独特的方式宠爱着每一位游客。”

  当然,不只是哈尔滨,冰雪产业的市场潜力是如此巨大——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于1月5日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2—2023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的人均消费为1119元,是202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806.32元的1.39倍。在政策红利、需求释放和产品创新等因素激励下,全国冰雪旅游市场有望迎来大幅度反弹,预计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实现25%—30%的增长率,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首次超过4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

  许多地方也都瞄准了这个拉动经济的增长点,绞尽脑汁在冰雪上玩出各种花样:运动赛事、主题酒店、个性旅拍、娱乐演出……可谓奇招迭出。

  在湖北五峰国际滑雪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众滑雪公开赛吸引了2000多人参加。用举办专业冰雪赛事来吸引客流,是湖北五峰推动消费的一个新招儿。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比赛通常设置专业组和体验组两种组别,这样既保持了专业性,又给普通爱好者以体验的机会。除了举办赛事,滑雪场还设置了雪地摩托、雪地转转、雪橇等许多游乐项目,让不同的人群都能乐在其中。现在,有不少人每到雪季都会来这里参赛或者度假,小山城的旅游也热了起来。

左图:湖北神农架国际滑雪场举办中国青少年滑雪大奖赛。

右图:2024年1月14日,广州市民在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体验冰雪碰碰车。


  游客们排着长队来玩,这在以前的五峰是不可想象的。五峰的山区海拔2000多米,每年有将近100天的雪季,雪景秀美独特。但早些年,因为交通不便,一到冬天就大雪封山,几乎无人进出,更谈不上发展冰雪项目。

  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当地打通了山里的道路。尤其随着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并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五峰也抓住机遇,从2017年开始建设滑雪场。不过,要在这样的高原山岭上建一座专业级的滑雪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时,从山上便道到项目还有3公里没通路,而且山高弯急坡陡,施工相当困难。当地政府调动各种资源,组织专业队伍,攻克难关,终于打通了最后3公里。2018年12月,滑雪场建成投入运营。因为华中地区的大型专业滑雪场为数不多,因此,从一开业就吸引了大量客流。

  5年多来,30万游客奔“雪”而来,五峰国际滑雪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数百人就业,人均每年增收3万多元。

  在很少雪资源的南方,也有不少城市花心思、动脑筋,打开了崭新的冰雪市场。

  比如在一些南方城市,室内大型冰雪商业综合体已经成为人们娱乐消费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里,滑雪、滑冰是亮点,还可以看演出、品美食、购物、住宿,在一个综合体里吃喝玩乐样样齐全。而在同样很少下雪的广西北海,玩冰雪则有着更为特别的方式。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冰雪+大海”是广西北海打造网红景点的新路数,也就是在大海边打造一个人造冰雪乐园,让人们在大海的怀抱里滑雪、滑冰、打雪仗、堆雪人。这样的独特体验听着就很浪漫,让人心生向往。

  不过,在北海这样温暖的南方城市,要运营好冰雪项目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比如北海室外温度常常会达到30℃,怎样控制好室内温度就是个难题。如果温度控制不好,造雪设备喷出来的雪很可能变成水,洒在雪道上结成冰,影响雪质和安全,这是南方地区冰雪项目普遍面临的麻烦。

  为了节省电费,在政府的协调下,项目运营方与光伏企业达成合作,太阳能的电费便宜了不少,降低了运营成本。项目自去年11月试运营以来,效益一直不错。

  现在,从我国北方到南方,形式多样的冰雪场地随处可见。截至2022年底,全国冰雪场地已经有2452个,比2021年增长了8.45%。


“冰雪+”的无限可能


  开拓冰雪市场,各地频出妙招,如此之卷,让传统的冰雪产业城市也不敢懈怠。他们也不断尝试找新亮点、蹚新路子,努力走出自己的冰雪新赛道。

  在-30℃的黑龙江黑河,当地开拓的冰雪产业新赛道是寒地试车。所谓寒地试车,是指在极端寒冷环境下对汽车开展性能测试。与传统路面相比,寒地试车路面要冻得足够结实,要更光滑和宽敞,让测试安全可靠。黑河市全年有200多天结冰,有天然的优势,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寒地试车的城市,黑河一开始钱不够,技术也跟不上,试车产业发展并不顺利。

  为了让这个新兴冰雪产业顺利起步发展,当地政府也给了大力支持,帮助企业联系项目资金、招聘人才、技术攻关,一个一个解决难题。在各方努力下,如今当地的试车企业已经发展到12家,各类试车道路达到120多条。现在,黑河每年试车经济直接收入1.7亿元,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间接收入4.3亿元。

  冰雪产业是在冰雪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资源型产业,按产业链条可分为上游设计/冰雪装备、中游冰雪服务、下游冰雪消费,具有覆盖范围广、产业链条庞大的特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测算数据,2023年中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900亿元。

  相信很多人从衣服、鞋子、裤子以及各种服装上都看到过这个单词——Gore-tex,这是一种由美国戈尔公司独家发明和生产的轻、薄、坚固和耐用的薄膜,它具有防水、透气和防风的功能,突破了一般防水面料不能透气的缺点,被誉为“世纪之布”,在宇航、军事和医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也被各大名牌采用,制成各式各样的休闲运动服装,用于登山、远足、滑雪等各项户外运动。

  Gore-tex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叫做聚四氟乙烯的膜(英文名ePTFE)。ePTFE膜经过裂膜、纺纱、织造,与普通织物通过层压工艺复合后,可制成防水透湿层压织物,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功能性纺织品尤其是ePTFE纤维织物日益受到企业重视。目前,国内也有企业建立起了完整的ePTFE膜及其组件技术体系,覆盖了从ePTFE膜的生产制造到改性、复合以及组件应用的全部主要过程。借着冰雪运动的东风,运动装备企业也可以从容地从中分到一杯羹。

  还有不少在冰雪运动产品领域深耕多年的运动装备企业也吃到了冰雪运动火爆的红利。早在多年前,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号召,不少公司开始积极推进冰雪项目,研发了仿真冰场及滑雪模拟机等冰雪系列产品,在缺少冰雪资源的南方市场大受欢迎。

  江苏省昆山市的一家滑雪板生产企业老板告诉《新民周刊》,在北京举办冬奥会之前,公司的滑雪板生产就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几年随着冰雪经济的不断升温,工厂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的状态,订单多到接不过来,加班加点成了常态。

  冰雪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花样不少,潜力不小。而其中冰雪旅游消费的火热,更是我国消费长期向好的一个注脚。2023年12月19日,体育总局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2023—2024全国冰雪赛事目录的公告中,明确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深入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鼓励体育企业以及旅游景区、以及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文化和旅游场景不断丰富体育赛事、文旅活动供给。

  随着寒假和春节到来,各地也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比如吉林设立1000万元的冰雪交通补贴,新疆阿勒泰推出景区免门票,北京将在冰雪季发放不少于3万张消费券。北京、黑龙江、长春等地还积极出台系列冰雪旅游在内的冰雪经济专项政策,明确将加强政策引导,制定促进体育消费工作方案、促进冰雪消费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冰雪运动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充分把握大众冰雪旅游市场崛起的重要机遇,推动旅游、场地、器械、服装、运营等冰雪产业链全面发展。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指出,让冰雪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需要投入、努力还有创意。打造冰雪文旅品牌,加快冰雪旅游和运动、文化、装备制造等融合发展,“冷资源”才能持续撬动“热经济”。

上图:2024年1月14日,黑龙江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冰玫瑰墙吸引游客拍照。


“冰雪+”迈向万亿级产业


  根据《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冰雪产业朝着万亿级产业迈进。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达到5.2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将达到7200亿元。冰雪经济区域协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在京津冀、东北、西北等地区重点发展,冰雪服务等在南方迎来机遇,冰雪经济的空间限制正被打破。

  这个冬天冰雪旅游在哈尔滨等地大热,结合冰灯、雾凇、冬捕、民俗等,东北地区不断完善“冰雪+”模式,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冰雪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冰雪旅游实现爆发式增长。内蒙古围绕“冰雪+赛事”“冰雪+自驾”“冰雪+露营”等主题拓展冰雪产品和服务。河北省张家口市丰富“冰雪+”模式场景,打造“冰雪+温泉”“冰雪+演艺”“冰雪+民宿”等多样化产品体系。

  与此同时,群众性冰雪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全国大众冰雪季、冰雪嘉年华等活动精彩纷呈。2020年至2021年冰雪季,全国184个地级市总共开展了超过1200场次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近1亿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第十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日前启动,各地围绕“欢乐冰雪 共创未来”的主题,开展惠民便民的冰雪赛事活动,初步统计赛事活动约2000项。2024年2月17日到2月27日第十四届冬季运动将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在哈尔滨举行。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具备自身特色的冰雪经济。黑龙江省打造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度假区等旅游项目,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出一批兼具冰雪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冰雪项目和旅游目的地。吉林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打造“万亿级”大旅游产业的重要引擎,松花湖、北大湖、长白山滑雪度假区接待量居全国前列。辽宁省着力发展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产业,其滑雪场覆盖全省各地级市,发展壮大“辽中南冰雪温泉精品旅游带”,打造以冰雪、温泉、年俗等为载体的冰雪赛事和旅游项目。在冰雪装备制造方面,黑龙江省计划到2025年冰雪装备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哈尔滨市已初步形成以冰刀、雪板、冰壶为主的冰雪运动装备体系和以索道、魔毯、造雪制冰设备为主的冰雪场地装备体系等等。

  华北地区人口众多,消费能力较强,拥有大量冰雪运动爱好者,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才和客源市场。京津冀地区在举办冰雪赛事的同时,大力推动群众性冰雪活动。在冰雪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市着重推进智能冰雪运动装备研发及知名品牌培育,河北省张家口市则重点围绕冰雪装备生产,建设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等,带动冰雪相关产业集聚。冰雪经济在华北地区已形成较强的区域冰雪产业集群,冰雪产业链涵盖冰雪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冰雪旅游接待等多个领域。

  西北地区也拥有高品质的滑雪场等资源,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冰雪运动及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民俗文化,举办各种赛事、节日活动等,推动冰雪经济快速发展。例如,青海省举办第二届冰雪运动会,自由式滑雪世界巡回赛在新疆阿勒泰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举办。2024年元旦假期,甘肃省的冰雪游等冬季特色产品成为热门,其间共接待游客320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32%。冰雪经济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记者|陈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