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星火燎原,我在“党的诞生地”当志愿者

日期:2024-06-2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无论什么年龄,不管什么职业,他们的工作“自带荣光”。
记者|吴 雪


  1993年,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与中共一大纪念馆签订了共建协议,组建了第一支“学雷锋小队”。

  起初,他们还只是承担一些帮助纪念馆清理馆舍、打扫卫生之类的简单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单位加入共建行列,由各共建单位选派的讲解服务队也开始活跃在接待一线。于是,一批批战士交替接力开展讲解,一天下来常常感到口干舌燥、腰酸背痛,却从没有人说过一声“累”。

  30年来,为了更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信仰,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薪火相传。他们,有着一个响亮而有意义的名字:“党的诞生地”志愿者。

  2024年6月,《新民周刊》记者来到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前来打卡的观众络绎不绝,志愿者们的工作量大增。他们的队伍当中,有党务工作“老法师”,也有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有帅气挺拔的武警战士,也有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学生。但无论什么年龄,不管什么职业,他们的工作“自带荣光”。

  在“党的诞生地”当志愿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些可爱的人们有话说。

2023国庆活动期间,志愿者向观众讲述一大会址的故事。


“豆豆姐姐”是个细节控


  2018年6月,中共一大纪念馆发布了一条看似平常的微信推文——“中共一大纪念馆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

  第二天,纪念馆的电话成了“热线”,共有700多人报名并参加了面谈,最终54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战线的志愿者脱颖而出。

  上海金城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丽华,有着十年党龄,便是通过这次招募成为了中共一大纪念馆首批志愿者。因为普通话流利,王丽华被挑选入宣誓教育组。入党宣誓,这是不少党员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必备项目。在这里,她坚守着一位普通党员对党的承诺。从热心指路到用心拍照,王丽华成为了市民游客口中的“豆豆姐姐”。

王丽华(左2)和同事、伙伴在中共一大会址合影。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一字一句清晰吐出真挚誓言后,王丽华眼眶有些湿润。她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遍念诵这段熟悉的话语,“上千遍总该有了”。见面时,王丽华刚刚结束了一场入党宣誓仪式。作为54岁的老党员,王丽华对志愿者服务始终抱有一腔热情,每次都能被字里行间的铮铮誓言所打动。许是动了真情,一遍遍念诵,也一遍遍入心,不自觉成了她的人生箴言。

  王丽华的老家在吉林长春,来上海生活工作已经有近20个年头。从2009年开始,她时常在街道做志愿者工作,还曾做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成为纪念馆志愿者后,王丽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磨合。除了礼仪培训,12句、80字的入党誓词,她从一开始无法背下到如今滚瓜烂熟,背后是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反复琢磨、用心记诵。

  在熟悉的人眼里,王丽华是个十足“细节控”。但在宣誓教育中,这种对细节近乎执念的在乎,却是对红色信仰最赤诚的尊重。“宣誓是很庄重的,宣誓时不能戴帽子、背书包,更不能穿着短裤和拖鞋。整个宣誓过程一定要内化于心。”王丽华还能在顷刻间数出一连串注意事项。譬如,握拳一定要有力、宣誓时要面向党旗、举手不能高过头顶等。

  王丽华最忙碌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四五十个宣誓团。虽然已经驾轻就熟,她仍然清晰记得上岗第一天的情景。那天是2018年7月1日建党日,因为紧张一时间忘词,待到深呼吸平静后,这才顺利完成了宣誓任务。站立着忙碌一天,一回家才发觉双腿都麻了。

  在王丽华心里,入党宣誓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段回望初心的红色旅程。每一次大声诵念誓词、每一次紧握右拳,她的内心仿佛都经过重新洗礼。王丽华分享了一件温暖的小事,她曾遇到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乡,从东北哈尔滨来中共一大会址参观,自己主动上前为他拍了照片。一周后,王丽华接到了老先生打来的电话说,有一张一大会址的照片拍糊了,想找她补发。还说,自己年纪大了,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来上海,如果不是帮他拍了照片,可能一生都有遗憾。

  王丽华告诉《新民周刊》,自己学历不高,刚到上海闯荡时,曾在饭馆打过工,筹集了一些学费后,她花了2年半时间去自学多媒体技术,随后又去读了大专学习摄影技术。2004年开始创业,她通过所学知识带领公司自主研制AVS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这套系统在上海世博新闻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上海新华医院等都有应用。“多亏了我的助理,每周我才能安心请假来这里做志愿者。”

  “曾经有人问我,都当老板了干吗还要去做志愿者,当时我告诉他,志愿者不分职业和身份,只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坚持来做志愿者。”在王丽华的影响下,她的儿子、妹妹和外甥女都加入了淮海中路街道“初心志愿服务队”,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门口,维持秩序,为游客提供交通指引等志愿服务。


退休志愿者的奇妙链接



志愿者(左)在“开国大典”视频展项前发放小国旗。


  多年来,在志愿者团队里,曾有人因为种种原因主动退出,但王丽华却坚持了下来,坚守一位普通党员对党的承诺:“我喜欢奉献过后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同样喜欢这份成就感的,还有退休后的陈勤奋,她曾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生。建党100周年,她应聘上了志愿者岗位——在纪念馆序厅内的党旗旁,帮助参观者规范进行宣誓。一直以来,陈勤奋认为一大会址代表着城市形象,令人遥不可及。直到她发现两件展馆文物,猛然间顿悟,党的诞生地,就在这个城市里面,就在大家的身边。

  记得在面试志愿者时,老师曾问过陈勤奋为何来报名当志愿者,她说了几条理由,其中一条就是:“我总感觉我们华山医院与中共一大纪念馆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将来,在服务的过程中,我或许可以找到这种联系。”

  2021年7月16日晚上,陈勤奋刷到了“中共一大纪念馆”微信公众号2019年7月5日的一篇推送“从1919到1949 | 中共一大会址馆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物故事”,猛然发现里面提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沈孟先”——时任邮政工人行动委员会主席的沈孟先。

  在 “1926∣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小标题下,是一张 “上海邮政工人参加武装起义使用的警笛、哨子”的文物照片。照片是这样介绍的:“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进军上海,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先后发动组织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因准备不足而失败,第三次起义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后取得胜利,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在第二、三次武装起义时,上海邮政工人也参加了起义。这只警笛和哨子是邮政工人在举行武装暴动集合队伍时使用的,警笛上海制,哨子英国制,由沈孟先保存。1959年沈孟先将两件文物捐献给中共一大纪念馆。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官网上,陈勤奋查到沈孟先曾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工作过,而这正是华山医院的曾用名。

  也就是说,时任邮政工人行动委员会主席的沈孟先,正是后来华山医院的地下党组织职工党支部第一任书记沈孟先。“这个新发现确实鼓舞了我,让我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志愿者的工作中来。”

  与陈勤奋一样,2023年9月退休后的陈永忠,也是一名志愿者。陈永忠曾是上海电力党校老师,在职时,因为管理及口才方面出色,成为鸿儒讲师团一名讲师,进行党课授课。成为志愿者第三年,陈永忠被任职为讲解志愿者团队的小组长,负责排班、数据统计、纪念馆讲解等。冥冥之中,这位55岁的老党员早已沉浸在这个初心始发地。

  6月18日上午十点,陈永忠讲解完中共一大会址,又接待了一个百人的团队前往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一结束,陈永忠就被一个党员拉住,对方兴奋地说:“老师能不能加您一个微信,今天被你的声音感动到了。”由于对讲解稿的烂熟于心、高峰期时场馆动线掌握合理,陈永忠往往能自然而然地代入课堂上的亲和风格。这不是她第一次用声音征服观众。

  陈永忠告诉《新民周刊》,在党校开发课程时,她和团队曾研读了几百万字的建党史料。“以前我们对中国这段苦难的历史印象并不深刻,但研究之后,我自己被感动到了。特别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那部分,讲到我们的六大革命圣地,真的很有感触。”目前,陈永忠一周来参与两到三次志愿者工作,但人手调配仍然比较紧张。

  春节期间,上海市妇联“海上传奇”讲解志愿者团队由陈永忠带教培训,陈永忠对她们的要求很严格。比如,讲解稿如何讲得更加生动,讲解手势如何大气有格局,仪态仪表站位等均有一套流程标准。“真正成为一名讲解员,不仅需要背熟1.5万字的讲解稿,还要熟悉展板摆放位置、文物背景故事等。做了之后才发觉知难行易。”

  陈永忠认为,做事有流程,可以照做, 但要有感情的投入,才能激发出主动而为的思考。自己曾经也有卡壳的时候,通过读展板进行缓冲,后续能巧妙救场,观众也不会觉得晦涩难懂。“熟练了之后,思考能带给参观者更多的东西。”


小喇叭讲解团的小故事


  东华大学大二学生吴梦畅,做志愿者只有一年,但她说,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做一些事,正是不断向理想信念靠拢。志愿者专用柜的钥匙上有一个娃娃,是早先服务的武警战士留下的。志愿者们将其视为雷锋志愿精神的传承,一波波传给接班的志愿者。

  直到今天,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手机里还保存着一张照片:一位武警战士志愿者在纪念馆《起点》浮雕前拖地。“那天上海突然暴雨,观众入场后馆里地面上也逐渐有些水渍,保洁员还没来得及清理。”杨宇说,没有谁让志愿者去做这件事,“但他自己主动地、很自然地就去做了。我随手拍下照片,越看越被志愿者这种主动服务的细节所感动。”

  而今天,无数位年轻人甚至中小学生志愿者们,都在努力做到让志愿服务的能量向更远处辐射,让红色历史向更远处传播。

  2019年暑假,当年代表们开会的18平方米小房间迎来一批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志愿者,他们在这里做中共一大会址专场讲解,讲一讲真理的味道很甜,讲一讲13位代表围在桌子旁开会的场景,每场大约两三分钟。小个头讲大历史,许多参观者竖起大拇指。“我15分钟就能把讲解词背下来。”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生说。

吴蓉瑾(右)在全国率先组建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摄影/孙中钦


  原来,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2006年,在校长吴蓉瑾的发起下,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成立了,她带着孩子们一起讨论、磨稿,用儿童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将解说词变成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

  “我们将红色故事整理成7到9个字的短句,配合快板解说,让观众听起来更有兴致。”卢湾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孟佳慧说,小学生们离那段历史的时间是远的,但通过讲故事,能让他们离历史更近,懂得祖国发展的不易。

  据汤文琼介绍,目前党的诞生地志愿者2024年新项目已经启动,馆内计划通过开启小语种涉外志愿讲解服务,可以提供阿拉伯语、俄罗斯语、西班牙语3个语种的服务。同时,中共一大纪念馆也留下了很多小语种的观众留言,他们的“签言万语”也可以通过翻译,让更多公众知晓。

  其次,中共一大纪念馆还将招募一批青年艺术爱好者,经专业老师培训,通过舞蹈、情景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展情景党课,开启红色志愿服务新形式。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里,有一幅大型油画《星火》,描绘了中国共产党50多位先驱的形象。他们犹如星火燎原,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崭新篇章。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志愿者们亦如那星火,汇聚中共一大纪念馆,传承红色精神,以自身行动坚守心中信仰。记者|吴雪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