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为什么老年人更“幸福”?

日期:2024-07-2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幸福的原因主要包括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减少、生活保障的改善、人生感悟的增加以及较低的期望和需求。
记者|陈 冰


  王月美今年刚满70岁。年轻时就是厂花的她,喜欢唱歌跳舞。退休以后更是将日子过出了花。用她的话来说,“不再围着儿孙转,我终于又做回自己”。

  唱歌、跳舞、弹琴、学摄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王月美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想吃什么就约上朋友姐妹们一起去品尝,想去哪里玩,就约着姐妹们一起去。每天都精神奕奕,好像从来都不会感觉累一样。

  “对我们老人而言,身体健康、养老金充足、家庭和睦就是最大的幸福。”王月美说,人生短暂,在不愁吃不愁喝之后,让自己活得快乐,才对得起前半生的操劳与辛苦。抓住时光的尾巴,不做儿孙的“随从”,活出率性和自我,正在成为王月美们的追求。

  他们乐学,乐游,乐玩……在学习、旅游、社交乃至社会服务中找到了自己发光发热的舞台。“满大街都是朝气蓬勃的老年人和死气沉沉的年轻人。”这句戏谑之言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现实,那就是老年人比中年人和年轻人更快乐。

  根据最新出炉的《2024年世界幸福报告》,相较于198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1965年以前出生的人们普遍感到更加幸福。在千禧一代(1982-2000年出生的人)中,对自己生活的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在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的人)中,生活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份报告采用了来自140多个国家的人们的全球调查数据,被称为当代最全面的跨世代幸福图景。报告指出,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年轻人的不幸福感是老年人的两倍。

  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不再注意他人的愤怒情绪,却依然善于发现他人的快乐。于是,人们看到的世界慢慢变得越来越愉快友善,自己也越快乐。一项又一项研究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年纪大的人更幸福。

2024年1月25日,山东省济南市,洪楼广场,老年人们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地面的影子也随着老人的身姿舞动。


新老年人带来新气象


  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起,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15.4%。据测算,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银发族群正在经历从传统老人到新老年人的代际变化。当前60岁到70岁的群体是我国初代的“新老年人”,他们保持乐观心态,不服老也不愿老,会主动考虑并积极准备未来养老;他们为家庭奉献自己的同时,悦己意识也逐步觉醒;他们的身体开始出现老化特征,但能够积极寻求科学健康的解决方式。

  在心态方面,“新老年人”不服老不愿老。2021年,在一份对5500名60—70岁银发族的调查《添彩60+,中国式养老真相洞察之健康个护报告》中,受访群体里仅有2%表现出比较消极的心态,他们的焦虑主要集中在身体不好、无人照顾、收入减少、未来时间变少等方面。而98%的受访者选择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正在到来的老年生活,他们认为“会更珍惜未来时光,去做开心的事”“保持年轻心态,年龄不是问题”“终于可以自由舒服地做自己,很放松”。在他们眼中,老年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平常心面对即可。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老年人将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认知资源更多地导向积极信息,而不是消极信息。研究者们给年长的、中年的、年轻的人看一些图片,然后要求他们回忆所有他们能回忆的图片,年长的人,而不是年轻的人,会记得更多积极的图片而不是消极的图片。

  他们让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实验室研究中观察人脸,有些人皱眉,有些人微笑。年长的人看向微笑的脸,远离皱眉和愤怒的脸。在日常生活中,这转化为更大的享受和满足。为此,研究者们指出,年龄越高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水平趋于稳定或有所上升,相比年轻人群,他们更容易记住积极事件,积极情绪的得分更高。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老年女性会比男性更加幸福。

  在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很多老年女性总是面带笑容,与好友一起畅谈生活里的琐事。她们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接受各种新事物,好像没有因为变老而伤感。此前墨尔本大学一项为期20年的女性老龄化健康研究发现,许多女性在晚年会变得更快乐,特别是从50岁到70岁的20年。研究者指出,在50岁到70岁之间,以及绝经后的几年内,女性的消极情绪和抑郁症状显著减少。这或许就是奶奶们越过越开心的原因吧。

  在高分英剧《伦敦生活》第二季中,英伦玫瑰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英国病人》女主)饰演步入更年期的成功女性贝琳达(Belinda),她在酒馆对着女主人公的一段自白道尽了老年女性自由奔放、苦尽甘来的痛彻领悟。

  她说,女人的疼痛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生理上命定要遭受的罪。姨妈痛(period

  pains),奶痛(sore boobs),产痛(childbirth),贯穿一生都要承受。我们的痛苦一直都在,周期性的、年复一年的痛,等到你终于能接受它们的时候,绝经期来了。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了。虽然的确盆底肌会松弛,虽然即使变得很精致也没人会撩你,但你自由了。不再是一个奴隶,不再是装着各种零件的机器,只是一个生意场上的人。“是很可怕,但也很美好”。


老人幸福感增强的原因


  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老年人对幸福的理解变得更加朴素和平实。他们渴望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是名利双收的成功,而是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子孙满堂,这些看似平凡的愿望,却是他们历经沧桑后对人生最真切的感悟。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指出,无论是以60岁还是65岁作为“老年人口”的标准,都只是笼统地从年龄视角概括了这个人口群体,从根本上忽视了,即便在同一时期,这一群体也会因为生活的地区、经济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在幸福感受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除了家庭仍然是养老的主体以外,社会养老和公共服务也是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60—70岁的新老人,身体健康、经济自足,幸福感相对较强。而更年长的老人,衰老得非常快,自理能力不断减弱,且有40%的可能存在认知障碍,朋友圈慢慢变小,孤独感日益增强。会被居家还是进养老院、财产怎么在子女间分配等问题困扰。他们最怕临终前卧床不起忍受痛苦,也希望到时候子女能够环伺身边。因此,在我们漫长的一生当中,相对而言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是最幸福的。这些年轻的老人,比其他年龄段的老人更快乐。”

  彭希哲说,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幸福的原因主要包括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减少、生活保障的改善、人生感悟的增加以及较低的期望和需求。“幸福感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通常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方面。可以说幸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同样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觉得太好了,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就会觉得太糟糕了,只剩下半杯水。中国人的养老金年年上涨,但有的人会因为上涨幅度不及别人而感到失望、不满。所以说,幸福感与人的欲望、期待密切相关。当欲求较低的时候,幸福感就容易提升。”

  老人幸福感增强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退休了,不再需要应对工作的忙碌和压力。与此同时,老人通常没有房贷、车贷等经济压力,也没有子女高昂的教育费用需要负担。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养老金或储蓄,享受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各种福利和保障。这一切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减少了生活的不确定性。

  《2024世界幸福报告》通过大量数据研究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幸福感变化,显示出老年人普遍比年轻人感到更幸福。这一调查结果在彭希哲看来并不令人意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人的一生中,幸福感呈现出U形曲线的变化:人们在年幼时幸福感相对较强,但很快便开始下降。人们被期待着要事业有成,并达到人生中的某些里程碑,而且往往要承受工作和养育子女的双重负担。因此,他们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50岁以后,幸福感又开始上升。”

2024年6月2日,江苏省淮安市,老年人在公园抖空竹锻炼身体。


  彭希哲说,家庭收入和经济水平与幸福感基本上是正相关,也就是说,经济水平高的老年人都容易感受到幸福。在大多数高度发达的国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实际上是幸福感最强的群体。但凡事都有一个度。最富有的人群并非最幸福,当财富积累到达一定水平后,它带给人的幸福感不但不会继续增加,甚至会随着收入增长而下降。这可能由于随着收入水平增高,投入在工作中的时间更多,较高财富水平带来的幸福感或在一定程度上被工作的辛劳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财产分配所抵消。

  第二个因素就是健康。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是年轻老人,身体还处在一个较为健朗的阶段。虽然走路未必健步如飞,但也没到走不动的地步。他们有的是精力去玩乐,旅游、钓鱼、读书、跳舞、听音乐、淘古玩……他们有大把时间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景。

  老年人的孤独感都比较重。经常会有人说“越老越孤独”。相对而言,新老人一般拥有稳定而广泛的社交网络,包括家人、老同事、老朋友、老邻居等。这些人是他们生活中最亲近和信任的人。老年人社会交往越多,关系越亲密,老年人得到的物资、心理帮助就越多,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就会更强,生活满意度也会更高。

  一项来自新加坡的研究表明,幸福感强的老人,平均寿命要比不幸福的老人长10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幸福感强的人,患病的概率也更低。这或许是因为,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提升身体的免疫力。而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则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有趣的是,患病本身也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也就是说,不幸福和患病之间,很可能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不幸福的人更容易患病,而患病又会加剧他们的不幸福感,从而陷入一个难以跳脱的怪圈。所以,想要长寿,先要幸福!

  此外,阅尽千帆的老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也会比之前多了很多,更能够以一个较为从容的心态去看待之后的老年生活。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小事情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与此同时,老年人对生活的期望和需求相对较低,他们更加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有助于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

  既有时间,又有金钱,还有体力,这难道还不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吗?


银发经济大有可为


  彭希哲指出,人类社会已经开始全面进入老龄化时代。人口的老龄化作为一种长期趋势,在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概莫能外,差别只是出现的早晚和进程的快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乃至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总体上都将不可逆转。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医学以及生命科学有望得到新的突破,人类寿命进一步延长的可能性不断增大,而人类恢复到传统社会的高生育率和大家庭模式的概率微乎其微。因此,这个世界会再次变得年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任何关于老年人的制度设计都可能上溯、波及其他年龄段的公共福祉分配和接续,因此老龄化的战略设计需要更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与价值,将老年人短期的养老需求与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相结合。“老年人养老金的平衡与可持续,需要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和老年人的经济参与。”

  在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趋势下,中国的养老退休金已经经历了17年连涨,老龄群体基本获得了经济保障。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月平均养老金达2251元,已经超过国民人均月收入1830.5元;2020年,月平均养老金来到了2940元,依然超过2682元的国民人均月收入。当然养老金在城乡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退休群体间还存在不少差异。

  彭希哲指出,眼下我们全社会还没有充分地发展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和产品。我们提供的服务大多是传统的服务,达不到现代老年人,特别是新老年人的要求,比如说养生、旅游、再就业以及老年大学等。“我们要分析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和困难,通过有效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来尽可能地满足不同老年人口群体的需求,特别是农村养老服务、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整体上提升老年人口的幸福感。”

  未来的老年群体是新一代老年群体,规模、财富、需求都有大幅增长,消费模式、消费意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如何将需求转化成市场方面,老年金融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彭希哲建议,金融机构应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让老年群体愿意消费、愿意投资,将银发市场、银发经济推向新的高度。记者|陈冰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