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花开不败,是谓中华

日期:2025-04-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人间四月芳菲无尽。这个缤纷落英击中所有人的季节,时间仿佛从未流逝。现在就是《诗经》《楚辞》的时代,还是未来。风物不改,花开不败。
记者|孔冰欣


  每岁迎春晖,犹如故人归。

  群鸟啭鸣,天女散花,人间四月芳菲无尽,妍态丽采遍染中华。这是一则古老而传奇的神话故事,年年侧耳倾听,都不觉厌倦,唯有欢喜。

  所谓“华”者,实亦花之国也,容光焕发之土地也——甲骨文的“华”字,状如一棵隽秀的花树;而繁体字“華”的草字头,同样亲热地宣告了其与草木的紧密联系;既如此,华夏儿女无疑是被香花青草拥抱着长大的孩子,春天眷顾他们,他们也依恋春天,尔后烂漫盛放。

  这个缤纷落英击中所有人的季节,时间仿佛从未流逝。现在就是《诗经》《楚辞》的时代,也是未来。风物不改,花开不败。


雅 | 好时节,多趣致


  中国人对美的追求,深埋于基因里。早在先秦时期,我们豪迈、奔放的祖先,即借花喻情,调笑欢悦。“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彼泽之陂,有蒲菡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花色是城邦乡野的春色,也是眼角眉梢的春色。

  斜倚亭台楼阁,涂抹丹楹刻桷,修饰普通人家,中华无处不飞花。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至宫廷贵胄,下至升斗小民,皆有惜花之意,而中式传统插花更逐渐发展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所以李白笔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的杨贵妃,必须艳冠群芳,甚至羞杀牡丹。晚唐罗虬的《花九锡》被指专为牡丹而作,系我国第一部插花理论作品,规定了品花的“九锡之礼”,包括挡风、工具、用水、花器、摆放、绘图、配曲、酒赏、作诗。牡丹俨然花中帝王,备受尊崇;兰花、蕙花、梅花、莲花因品性高贵,得以共享礼遇。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牡丹花盛开。


  据说《全唐诗》涉及60多种花卉,而宋朝《全芳备祖》记载的花卉品种已不下三百,每种花卉又生出新种,足以说明宋人“花痴”的境界超越前代,更上层楼。鲜花引种、嫁接和温室“黑科技”将汴京装扮得四时有景、恍如仙境。此外,最迟在宋朝,花朝节跻身重要节日之列,杨万里的《诚斋诗话》和吴自牧的《梦粱录》均可佐证。吃花糕、喝花酒、看花展、拜花神;踏青、扑蝶、斗草、观灯……“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完全剪不断老百姓参与花朝节的积极热情。这一天,妙龄少女暂时摆脱闺门的约束,粉面娇花相映红。青春都一饷,原该秉烛游嘛。

  《秦中岁时记》曾经解释“探花使”的由来,说唐代进士杏园初宴是“探花宴”,要选出两位“少俊”为“探花使”游园折花,可见“花”与“荣耀”的关系。赵宋的官家们也是讲究的文化人,常赐花臣子以示恩宠,如《渑水燕谈录》载:“晁文元公迥在翰林,以文章德行为仁宗所优异,帝以君子长者称之。天禧初,因草诏得对,命坐赐茶。……后曲燕宜春殿,出牡丹百余盘,千叶者才十余朵,所赐止亲王、宰臣,真宗顾文元及钱文僖,各赐一朵。又常侍宴,赐禁中名花。故事,惟亲王、宰臣即中使为插花,余皆自戴。上忽顾公,令内侍为戴花,观者荣之。”宋真宗后,宫廷赐花礼仪成为了制度规则的一部分,《宋史·礼志》《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等比较详细地科普了何谓“赐花、簪花、谢花”何谓“生花”“像生花”“宫花”,一整套风花雪月的“繁文缛节”属实让后世读者头昏眼花。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即便没有官家“背书”,士大夫们也绝不可能冷落枝上锦绣、案头清供。苏辙“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陆游夜间“藤纸静临新获帖,铜瓶寒浸欲开花”,范成大曾“满插瓶花罢出游,莫将攀折为花愁”。《韵语阳秋》还说欧阳修在扬州之暑月会客,取荷花千朵,插画盆中,围绕坐席,又命坐客传花,人摘一叶,尽处饮以酒。故其《答通判吕太博》诗云:“千顷芙蕖盖水平,扬州太守旧多情。画盆围处花光合,红袖传来酒令行。”

  受金石热的影响,宋代文人们选择花器时亦青睐复古器型,甚至用上三代青铜器来插花。而《花经》与效仿的“花十友”“花十二客”“花三十客”等说法,以及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陆游《天彭牡丹谱》、范成大《范村梅谱》《范村菊谱》、王观《扬州芍药谱》、周密《癸辛杂识》等“十全指南”,除了主观上的审美意识,更不乏“实践出真知”的心得体会。比如周密记录了插枝前先要捶碎柄的做法(帮助吸水);又比如苏轼在《格物粗谈》里表示插海棠花用薄荷水更好,蜀葵、芙蓉、凤仙花则要蘸过石灰并干燥后,插在滚水里。

《簪花仕女图》。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不独上流社会,市民阶层耳闻宛转歌叫之声,眼见马头竹篮铺排百媚千娇的木香、月季、玉绣球、水仙等,也是心尖酥麻,恨不能融化在漫天暖融融的春光里。至南宋,与花相关的产业链已经蔚然可观,《都城纪胜》称:“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又有名为‘团’者,如城南之花团……大抵都下万物所聚,如官巷之花行,所聚花朵、冠梳、钗环、领抹,极其工巧,古所无也。”“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当,凡事整齐。都下街市亦有之。……排办局,专掌挂画、插花、洒扫、打渲、拭抹、供过之事。”

  “花光满路”是宋人生活的常态。宫室民宅需要花,正规的商肆或简陋的野店也需要花,“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一般的宴席需要花,郑重的订婚程序也需要花,“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次檐许口酒。以络盛酒瓶,装以大花八朵、罗绢生色或银胜八枚,又以花红缴檐上,谓之‘缴檐红’,与女家”。女子需要花,男子也需要花,“京师轻薄儿,意气多豪侠。争夸朱颜事年少,肯慰白发将花插”,连《水浒传》里钢铁直男的梁山好汉亦竞相拜倒于花枝之下——贵人柴进簪花入禁苑,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阮小五斜戴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刽子手蔡庆生来爱戴一枝花,喜提诨名“一枝花”……传南宋时期还有江湖大盗用“三朵花”作为称号,引来不少“四朵花、七朵花、九朵花”的跟风之辈。

  到了明代,一批爱花文人著述颇丰。如主张“性灵说”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其《瓶史》细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祟、洗沐、使令等诸篇,至今仍被奉为圭臬。《瓶史》一书流入东瀛,促生了宏道流花道。袁宏道认为,“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高濂则在《遵生八笺》的《燕闲清赏笺》里写道:“对花,宜共岩桂、江梅、茉莉、薝卜、建兰、夜合、玉兰等花,香清色素者为雅。”

  耐人寻味的是,唐人品花的“酒赏”,却为宋人、明人所嫌而力荐“茗赏”,几个王朝迥然不同又错综复杂的气质,由此可见一斑。


气 | 美姿容,标风骨


  一切花语皆情语。它的姿态、颜色、香氛、意蕴、风骨,都是观赏者心境的投射。

  陶渊明爱菊,孤标傲世。冷秋里冒霜吐颖的菊花,象征着洁身独善、散淡冲和的隐士格调。遁入阡陌林野,东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山。今日天气佳,就吹笛弹琴,出门远足。政坛险恶血腥,但忧患虽深,当下也能感到一点惬意和满足。晋末尘满河洛、烟接寻阳,可谁说在最黑暗的时代里,一定无法保持一种澄明、真醇的状态呢。

  当然,黄巢眼中的菊花,许是另一番光景。“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原本,其他花朵枯败之际,早植晚发的菊花却借由积蓄一年的“金水之精”,开得灿烂非常,服用之后,更有安抚燥热的效果。但黄巢的“菊花诗”偏偏狂情满纸,乃至透出凛冽杀气,好像一则昭示了帝国悲剧的谶言。

郑思肖《墨兰图》。


  大唐辉煌的背影渐渐远去,倒是隔壁的日本吟哦着“菊浦鲜落霞”“斯倾浮菊酒”,将遣唐使带来的古典“菊文化”延伸发扬。宫廷定期举办“菊花宴”,嵯峨天皇还仿效钟会专门写了《菊花赋》。后鸟羽天皇据说曾亲自锻打名刀,把十六花瓣的菊花镌刻为器身铭纹,后世称“菊一文字”。此位天皇还将菊花图案制成皇家服饰和车舆的纹样,穿着行旅不离须臾。这个传统在皇室和贵族间流传,明治初年,“十六花瓣八重表菊”(正面)和“十四花瓣一重里菊”(反面)被正式定为皇家御用纹章,强调“权威”和“高贵”。而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国情和文化性格的畅销著作,更直接定名《菊与刀》。

  “生必以高山之巅”“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与菊花一样在秋日含馨吐蕊的桂花,也与菊花一样被赋予了高洁出众、绝尘脱俗的“花设”。《晋书》记载,晋武帝询问郤诜自我评价如何。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蟾宫折桂”。“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宋人李清照一阕《鹧鸪天》,封性情萧疏、清幽柔雅的桂花为“第一流”。“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君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同为宋代才女的朱淑真亦觉西风中摇曳的桂花确实弹压群芳,而书香熏陶之下,文心与花心一般馥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林逋、周敦颐的诗文,又让梅与莲因“君子之风”被千古传诵。而宋代以降,以墨写兰亦为士人所重——竹有节无花,梅有花无叶,松有叶无香,唯兰妙处齐兼,仙姿玉质,清皓自守。宋末元初的郑思肖即画兰成癖,所绘墨兰疏花简叶,尤显空灵别致。他似与赵孟頫相识,耻其丧失气节,遂与之绝交。后赵孟頫数度拜访,郑思肖拒不相见,可以想象,作为宋朝宗室的赵孟頫竟成了谄媚的“投降派”,孤僻倔强的郑思肖必是觉得连飘零委地的兰瓣,对方都不配触碰。

  另据宋代《墨庄漫录》记载:“西京牡丹闻于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帐,至于梁栋柱栱,悉以竹筒贮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也。”看到洛阳的“万花会”声势浩大,便有人打起了扬州的主意:“扬州产芍药,其妙者不减于姚黄、魏紫,蔡元长知淮扬日,亦效洛阳,亦作万花会。”蔡元长即蔡京,他策划的万花会摧折芍药十余万枝,既困诸邑,吏缘为奸,群众苦不堪言。幸好苏轼出任扬州太守后,及时叫停了此等劳民伤财之举,帮助芍药恢复风评。

  与芍药一个科属的牡丹,也经历了口碑翻转的过程。有唐一代游春赏花,颠倒众生的绝色除了牡丹别无他者。盖因此花大可盈尺,香满殿阁,盛放之际丰盈华艳,“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秾李惭出。踯躅宵溃,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可谓占尽风流,享尽专宠。从“绿苞如珠”到“淑色披开,照曜酷烈”的牡丹,恰似元气充沛、天生丽质不可直视的倾国佳人,用最彻底的美征服了天下。

  一些宋代理学家讨论唐史,多鄙薄牡丹,更重要的是贬抑牡丹化身般豪荡天真的虢国夫人、杨贵妃姐妹,批判外戚集团的罪责。而与前朝文本将虢国夫人深刻卷入天宝政局不同,元明清诗歌逐渐将她推上“花仙”宝座,视她为不流于世俗、怀淡泊之志的素颜美女。虢国夫人借此重获新生,被比作白牡丹、梨花、白莲花、木芙蓉,一派清芳无邪之态,受到正面颂扬。徐渭等即“抛除有色眼镜”,以虢国夫人为典,抒发个人仕途不畅的郁积,顺势表达不慕荣利、空明悠远的内心。

  细细思量,最终,迫使晚清“老大中国”身不由己卷入近代化进程的关键线索之一,仍旧是花——遭到人类贪欲恶念玷污,一度“毒名远扬”的鸦片罂粟。鸦片曾被认为对焦虑、烦闷、疲劳、疼痛等病症有奇效,不少英国大文豪即吸食成瘾,渴望从中汲取灵感,如出版了《一个英国鸦片吸食者的自白》一书的文学批评家托马斯·德·昆西,及其好友柯勒律治,神游元上都写就《忽必烈汗》、大名鼎鼎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回望英帝国对外扩张的侵略路径,鸦片则扮演了极不光彩的卑劣角色,烟榻和战场上尸骨如山。不过,鸦片罂粟虽受牵累被钉在耻辱柱上,其“近亲”虞美人却声名甚佳。这朵传说里项羽宠姬精诚所化的花又衍生出相应词牌名,其中最令人低徊慨叹之句,当属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美人芳魂成花魂,望帝春心托杜鹃。子规啼血,难止难休,一叫一回肠一断,染红孕育了杜鹃花。那是对故国、故乡的依依凝望、深沉思念,千百年来,无从断绝。


道 | 情韵长,有所思


  今日之中华,业已走出鸦片罂粟绮艳而不祥的阴影,如朝霞复举、春花复绽,一片风景连着一片风景,山河壮阔。“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神都洛阳还似往昔那个清歌妙舞、极乐盛宴的梦。“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沧海绕泉州流转,烟涛拍岸,何妨重游丝绸路!鲁迅《〈朝花夕拾〉小引》有一段:“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注:水培的栀子花,乃‘解暑花’),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耳畔依稀迤逦响起熟悉的叫卖声,是谁的亲切呼唤勾动了江南的心弦?古城、名都妥帖珍藏的特色“花笺”,点明了一方水土的个性与情韵。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刘旦宅绘。


  花是历史学、是地理学、是政治经济学,更是社会生活、民俗民风、人文寄托的方方面面。从《离骚》的木兰秋菊入馔,《夜行船·秋思》的“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到端午插菖蒲、石榴、蜀葵花之类,重阳“遍插茱萸”;到绘画、制香、衣饰、纹样;再到杜丽娘“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林黛玉疼惜一地落花,好生装在绢袋里埋入花冢,以及《聊斋志异》里秀外慧中、形形色色的花仙、花妖;再到世相幻变、暗流涌动的《繁花》,事实上无一不是时代和文明的缩影。

  一花一世界。意气风发时,我们大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愁绪难解时,我们也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蛰伏时、怒放时、凋零时;天晴时,雨落时,披霜沐雪时……一年四季的每个瞬间,此情与彼意,此消与彼长,如花落花开。

  在过往的生命体验之后,懂得珍爱与知足。至弱亦至强,总要想法子开开心心地活下去,花脉脉不言,却让人明白了这个朴素而宝贵的道理。相契的朋友彼此戏谑,尚留几分不羁少年的放肆;衔杯嚼蕊,蜂蝶乱舞,闲适酣乐须及春。大伙儿愿意相信:不管是雍容娇艳的“园林小主”,还是紫云英、过路黄等“田郊野老”,明年的花大概会开得更好罢?

  一粒种子的选择不多,只在光线、水源、生机偶尔一瞥时,才有自沉眠中苏醒、扎根、发芽的可能性。存活到开花结果的魔力一刻,已然是莫大的胜利。人与花相近,我们在花木中辨认着自己的倒影,花木的命运便是我们的命运。记者|孔冰欣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