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在神游中与凯恩邂逅

日期:2012-01-0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在告别2011年的时候,著名策展人侯瀚如将法国著名录像艺术家罗伯特·凯恩的个展《旅行/相遇》带到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凯恩出生于1945年,曾就读于巴黎国家高等音乐学院,师从皮埃尔·沙费,从而成为著名的实验声音团体活跃成员和作曲人。除音乐创作以外,凯恩从70年代开始关注视觉图像与录像,试图将具象音乐的实验技巧和语言运用于影像创作中。在当时,录像还是一种非常少见且极具实验性的媒介,因此凯恩无疑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先锋。一直持续到今天,艺术家仍坚持着在影像领域的各种尝试,不仅创作了大量记录旅行的影像作品,同时也始终探讨着自身和周遭世界的关系。通过与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打交道,凯恩找到了新的艺术创作源泉。其作品的特点是超慢速镜头,对声音、图像之间关系的探索,以及抒情诗意的境界。
  从早期作品《旅行的邀请》(L’invitation au voyage)(1972年)起,凯恩着手开始了全球范围的旅行,他的作品也自此展开了一场无垠的旅程。这是一部非常简明扼要的短片,开头是一座小火车站——这也是艺术家的一故乡。画面中不断重复火车来往的镜头,巧妙地运用了底片效果营造出一种梦境般的场景,同时画面里还出现了一些儿童的肖像照片。看上去鬼魅,却又华美而富有诗意。作品并非简单地将不同的视角、感受和情绪进行对比,而是一个诗意却混乱,模糊而复杂的集合体,把所有引起的思考包裹其中。
  凯恩的作品至今已被广泛展出。除了在各大国际艺术机构和电影节中作为影像展出外,他的作品也同样作为装置艺术在各大美术馆和其他公共空间展出。尤其是在某些地方作为影像装置展出时,作品仿佛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在不同的空间中,通过图像和声音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诚如策展人所言:在全球化的今天,影像艺术区别于其他媒介,在影响当代文化和全球文化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许多艺术家将录像作为一种记录手段,而另一些则将其运用到“更深的层次”——更抽象、具有想象力也更具革新意义的方式——将旅行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而探索其中的深意。旅行不仅改变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与个人的外部关系,同时也深层次地影响着那些融入迁徙的人们的内在世界,进而改变了他们的身份。
  《旅行/相遇》是这位录像艺术大师在中国大陆的艺术空间的首次个展,呈现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13件重要作品。同样,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到全球各地旅行的结果——从法国到亚洲,从南极到中东……凯恩足迹所及之处都为大家所熟知,然而,正如侯瀚如所说,“他却用一种极具条理的方式展现了它们最令人疏远的一面,让我变成自己‘地盘’上的陌生人”。
  此次展览中,中国观众也能找到地理上的共鸣——《旅行/相遇》收入了两部反映凯恩在中国旅行的录像:1989年的《香江颂》和1995年的《七境观》。侯瀚如是这样评论艺术家与中国关系的:“来到中国,凯恩立刻被这里各种元素的穿插转换吸引住了,一方面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喧闹声,京剧唱腔,心跳声甚至是寂静,构成了凯恩眼中具象音乐最好的素材,另一方面,城市的影像,自然和穿梭的人流也深深地迷住了他。”在这些作品中,中国的观众们将被这个漂浮的世界所包围,穿梭在真实与科幻之中,在熟悉与陌生中,体验一次别样的旅行。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