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因缘, 饶公有情
“海上因缘——饶宗颐教授上海书画展”上周在上海美术馆开幕,这次书画展跟在北京个展之后,共展出饶宗颐创作的山水风情、花鸟走兽及金石书法楹联等120幅作品。开幕式当天场面宏大,冠盖如云,贺电、剪彩、清赏,极海上艺苑一时之盛。此书画展是饶宗颐先生一生书画艺术的大检阅,对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也是应个景,接下来他又去了杭州西湖边上的孤山,在当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之后第一次到“单位”视事,西湖柔波为之起了浅绿色的微澜,天酷热,风殷勤。
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的饶宗颐是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家,在古文字学、敦煌学以及文、史、哲等诸多学术领域有深厚的造诣和建树,可谓文、艺、学三者兼备,堪称“一身而兼三绝”,实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巨擘。这一代表主流话语的结论,群众没意见。但说他是当代学者型书画家的杰出代表,书画界的年轻朋友保不定会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微笑,比较不买账。更为大陆书画爱好者所议论最多者,也许就是在西泠印社社长空缺多时后,由饶公出山担纲,算是左右摆平了。但饶公是不是西泠印社的不二人选呢?近年来,饶宗颐担任香港和大陆多所著名高校的讲座教授和荣誉教授,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曾荣获文化部授予的 “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和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甚至,当我们夜里仰望星空时,应该知道有一颗“饶宗颐星”( 2011年命名)在头上飞过,也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所以书画展有一关键词:教授。告诉群众,饶公这一次展现的文人书画,与纯粹的画匠书家不同,人家玩的是格调,品位,风雅,还有名望。
现如今,在网络话语声波震耳、学术泰斗相继老去的年代,对健在文化老人的珍惜,也越来越多地获得了社会共识。中华文明的血脉,就靠他们带头来传承了,老人成了旌旗和符号,他们健在并能说几句话,下面的中青年才俊就有了方向,方能唯马首是瞻,团结起来向前冲。
据饶宗颐教授本人概括,他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异域交通及出土文献,进入壮年后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根据先生自己归纳,其著述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书画等八大门类,这也不是妄称。特别是书画方面,早在他十二岁时就从金陵杨栻习书画,攻山水及宋人行草,开始“抵壁作大幅山水及人物”,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降,还出版过《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临本》、《敦煌白画》等画册,如果饶宗颐自小持守丹青,临池水墨,中国保不定会诞生一位堪与黄公望争美的山水画家呢。
但饶公从小胸怀大志,牢牢抓住国学这根中国文化的大命脉,在条件成熟时再作鱼骨状发散,触类旁通,无往而不利,身居香港所谓的“文化沙漠”,却有机会到美国、欧洲、日本接触许多流落海外的学术资料,比如他治敦煌学,就是如此体现环境与自身优势的。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后,又率先与内地学界广泛合作交流,更有机会到敦煌实地考察,研究留在内地的敦煌学材料。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的身影越来越庞大了。但大展开幕当天网上有人认为“饶宗颐的字与画水平太低了,太幼稚了”。这话容易增加粉丝量,却不能当真,他可能只在“像与不像”之间评判作品的高下。真懂艺术的人还是认为,在饶公的书画中,有真趣味与真感情在,虽然进入晚境后他的手有点抖。对文人书画而言,这才是价值所在,才是真正触动人心柔软之处的东西。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