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犯罪
阅读提示:出卖耶稣的是门徒,出卖毒枭的是亲人。“你以为人们很感动,不过只是遗忘的开始”,片尾曲这样唱道。
这部电影要从片尾曲说起。
歌曲名为《最后的晚餐》,由导演程耳填词。歌词简单直白,却可作为解读电影的入口。“他们说这是最后一首歌,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只有我们故意,只有我们同意。”如果说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心知有人出卖了他而神情淡然自若,那么在这部电影里,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则被塑造成一个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反面英雄,导演更是通过这个人物来对是非准则提出质疑。
电影的最后两个镜头均出现过不止一次,一个是倪大红、王珞丹、孙红雷三人围坐在一张桌前吃饭的场景,即临行前“最后的晚餐”,没有对白,构图平整,是全片为数不多的高调摄影,以圆满反衬悲剧结局;另一个是孙红雷穿衣出门的镜头,人物以侧面剪影方式呈现在后景区域,悲壮意味浓郁,一如缄默的挽歌。
在程耳的镜头里,孙红雷饰演的毒枭身上沾染着逼上梁山的无奈,他为自保而劫持女孩,为保住女孩性命血洗毒巢,出于愤怒将黑心工头毙命,被迫杀掉贪心毒贩,本想做完最后一笔买卖便远走高飞,可聪明的他自知在劫难逃,因此配合着上演了一场精彩好戏。孙红雷的表演不动声色却张力十足,将一个冷面热心的反面英雄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杀人无数不眨眼,在面对缅甸女孩送来的苹果时却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分里,脸上也洋溢出幸福与满足。他出资在缅甸建立校舍,而当校舍坍塌、伤及无辜后,孙红雷对工头的愤怒质问则成为既定准则内,导演对于现实困境的隐晦抗争。
《边境风云》是导演程耳的第二部长片,由宁浩担任监制。在投资有限、对手众多的情况下,程耳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将国产犯罪商业片玩出了新花样,看过的观众很难忘记电影大胆的结构与形式。在结构上,电影分为四大章节,题目为“狗”、“往事”、“女儿”和“往事”。线性叙事被打散,几场戏被重复穿插在影片各个地方,而剧情又不失连贯明晰。这种结构处理方式在欧美独立电影中并不罕见,但在国内商业片中可以说是走在了时代前列。
片中孙红雷和杨坤的台词很少,且几乎一直面无表情,镜头也相应迟滞,剪辑节奏慢,形式感强。杨坤常常穿着背心,露出粗犷的文身,阴郁的表情湮没在高饱和低照明的画面中,诠释了一个孤独漂泊、冷漠无情的毒贩形象,与近年来杨坤在媒体上呈现出的温润形象相反。倪大红则代表了普通百姓的身份,对于女儿作出“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的决定,从随波逐流、听人摆布的失语者变为洞察全局、绝情出击的幕后人。张默与高叶饰演的兄妹则是最具“烟火气”的一对,操着一口四川话,从事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几组人物关系彼此产生连结,风格各异却能融为一体。
为加强电影的形式感,导演不惜选用了喧宾夺主的配乐,几声单调而沉重的乐音如声声警钟。电影中有两场戏打破沉闷,一场是缅甸毒枭与孙红雷到诊所拔牙,同时诊所对面进行着毒品交易,买卖双方互探虚实,孙红雷远距离密切盯梢,突然买家摊牌警方身份,不料却中了狡猾毒贩的圈套。临走时警察对诊所起疑,一场激烈枪战拉开了帷幕;另一场戏是孙红雷悄悄杀死缅甸毒枭,之后镜头在孙红雷膜拜法师与手下嗜血夺权之间来回切换,同时配以高亢激昂的背景音乐,将神圣与杀戮并置,讽刺意味浓重。这两场戏张力十足,剪辑精当,显示出一名新锐导演的老练功力。
出卖耶稣的是门徒,出卖毒枭的是亲人。“你以为人们很感动,不过只是遗忘的开始”,片尾曲这样唱道。父亲的指令开始起效,幸福被夺走,生命可保全。导演的希冀依旧沉重,毒瘤被铲除出来,可毒素仍然在扩散下去。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