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笔俱健,走向妙境
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闵希文先生是我国第二代油画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或许也是极少以这样高龄仍在执笔创作的油画家。中国人将“人书俱老”视作艺事至高境界,闵希文显然已经进入如此妙境了。
闵希文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学习,师从吴大羽、方干民和关良诸前辈,1941年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他的同辈同学中还有蜚声海内外的赵无极、吴冠中等。或许因为闵先生在常熟家境殷实的缘故,在1947年赴法留学签证时被疑为经商而未能成行。1953年,闵先生应上海戏剧学院之聘任舞美系教授。自1957年被打成右派始,在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他深受其害,并一度被迫放下画笔。但是被闵先生视为生命的艺术始终未曾真正离开他的心灵——“所幸在图书馆工作,目光所及还有世界优秀的艺术作品陪伴在旁,不至于过分寂寞”,他在这些日子里继续研究着印象主义艺术,并以深厚的法文功底翻译了不少印象派艺术书籍。
1979年闵希文重获新生,春风拂面,虽因年事已高不便外出写生,但他把对艺术的热情倾注于一些生活中触手可及的静物和花卉,捕捉着常人忽视的美,创造出令人心动的美。或因个人经历和兴趣,闵希文一生的艺术研究和创作都围绕着印象主义艺术,尤其是塞尚、高更和毕沙罗等印象派大师。面对着生活中常见物体,他却以每次不同的感受去表现。因为闵先生一生的学术坚守,使得他的作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坚实和谐的画面构成中,在奔放跌宕的笔触跳动下,冷暖交错的色彩厚重而热情洋溢。他以绚烂而又雅致的色彩歌颂着普通人熟视无睹的平常物体的灵魂,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色彩殿堂。
2010年底,在医院里体检时闵先生不慎摔倒致盆骨损裂。经过五个月的治疗,他以惊人的生命力恢复起来。到2011年夏天,他不便再进行架上油画创作,但仍然活跃着的艺术梦想,让他选择了过去从未涉猎的纸本与油画棒,创作出一批色彩淋漓、充满诗境的固体油画作品。面对闵先生这两年的新作,我们无法想象这些出自一位耄耋老龄的艺术家之手,因为它们的色彩是如此纯真细腻,它们的画境是那样激情酣畅。他的学生陈钧德在闵希文一本画集的前言里写道:“‘自然对象只是绘画的一种凭借,一种启迪,画家通过自然去创造与自然平行的一个新天地、一种新境界。’我认为,这是闵希文老师对当今急趋发展的画坛最具影响的肺腑之言。”由于闵先生一向低调、淡泊的为人,以及不为时尚所动的艺术坚守,他的艺术地位虽早已确立,但他的作品却拒绝喧嚣的商业运作,默默地沉淀着自身价值,表现出可贵的尊严与自信。
前不久,一个题为“妙悟自然”的闵希文、陈钧德师生画展在上海巨鹿路海上艺术会馆举办。出生于1937年的陈钧德早年受业于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樑和关良诸位大家,在1956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学习后,又受到闵希文的指导。在来自西方的印象主义色彩语言和中国的古典文人水墨写意之间,陈钧德营造出个性鲜明的绘画意境,他把都市作为心灵家园来欣赏和描绘,像上海这样纷繁的大都会,在他的描绘下是如此鲜活、生机盎然。他的都市风景不是小资的情调,而是开放的、博大的海派意境,表达着艺术家积极乐观的现代文人情怀。与老师一样,陈钧德也大隐于市,远离浮华和纷扰,悠然地在画室、在山水或异国他乡游走,勤奋地写生、创作。
策展人根据两位画家的嘱咐,仅发出一百多份请柬,但开幕当天却有数百位同行画家和美术爱好者蜂拥而至,并纷纷以留影、签名等中国式热情表达了对两位画家的敬仰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