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去动物园闲逛的读书热情

日期:2012-12-3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 生物演化的中性理论认为,其实某些突变对生物个体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它们也会表达在外形上,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尾巴都跟孔雀一样,是用来展示雄性魅力的。

  生物演化的中性理论认为,其实某些突变对生物个体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它们也会表达在外形上,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尾巴都跟孔雀一样,是用来展示雄性魅力的。


  天气恶劣,但我因为一本好看的书,决定去逛动物园。
  很多家长会带小朋友去动物园,认识这个世界上其他的生物。方式大概就是指着说,看,它头上有角哦,尾巴好长像箭一样,羽毛真漂亮呢,还会啄米吃啊??小朋友长大之后呢,不知道是因为没有时间,还是对其他生物已经不感兴趣,总之就很少去动物园了。而且看多了网络八卦,就会有身处一个巨大动物园的感觉。
  当然,事情也可以不是这样的。动物们一直在那里,除了眼睛可以看到的那些,还有眼睛看不到的许多诉说——
  南非长角羚的角跟树木一样,有“年轮”,因为生存环境可以影响角质层的生长;羊驼的食物里包括一种特制的盐砖,由饲养员把一些红土、矿物质、各种盐类混合而成,可以补充它们身体所需;树懒这种贫齿类的动物,牙齿是没有牙釉质的,蛀牙风险很高,所以给它们配的食物里要少糖;曾有食蚁兽不吃饭,活活饿死之后,解剖时才发现是因为舌头被缠住了,不能吃饭,所以现在给它们的食物,都是要先滤过的,保证没有肉筋才可以;犀牛的角只是皮肤的衍生物,跟我们的指甲一样,不过还是因此被大量猎杀。
  观察动物行为,并不是看到它们吃喝拉撒就很激动,而是要把动物进行编号,分类,记录下各种行为的类型、时间、环境、笼舍类型,观察距离。从科学观察的角度讲,什么都没有发生,也是数据的一种。而理解它们的性状外观,也有丰富的学说可借鉴——有一些特征被认为是性炫耀的道具,而生物演化的中性理论则认为,其实某些突变对生物个体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它们也会表达在外形上,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尾巴都跟孔雀一样,是用来展示雄性魅力的。
  以上这些,并不在《鸟与兽的通俗生活》里,只有去了动物园,一边逛一边和动物专家们交流交流,才会知道。
  以上这些,和我们写PPT做策划,团购零食吃,节假日在网店狂购,攒钱出门旅行,和朋友聊八卦,为生活烦恼??都没有关系。
  以上这些,对于那些觉得世界上只有“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两种事的人来说,就更没关系了。只有我们这群奇怪的人,在大冷天的早上,跑到有奇怪味道的笼舍后台,听饲养员讲故事,小心翼翼地摸着犀牛和羊驼,回忆着自己在书中看来的鸡毛蒜皮,一一对照反刍着,有一种莫名的开心。
  人类的开心真是捉摸不透,看到头上长角身上有厚毛的生物,看到从万里之外来的一个重达三吨的家伙,都会好像被点燃一样兴奋。这种本能,有些人自小保留到大,看到书里写到鹦鹉的种类、狼的饮食习惯、蛤蟆的爱情,或是飘在海底的海蛞蝓、排队过马路的毛毛虫,甚至是电影里喜羊羊到底是什么羊,就激发起来,不仅是为“有了更多动物知识”而高兴,更多是类似小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疯玩的那种高兴。即使科学已经让人知道,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动物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和繁殖,和平常口中念叨的萌啊好玩啊不是一回事,也丝毫不影响这种愉悦。
  世界本有着一套精密的秩序,生灵在其中生发、演绎出一幕幕长短剧。而象牙塔里的人类精英们甚至特地为此设置了一门名唤“生态学”的专业,以琢磨这套秩序,只是他们的思考与我们童年时感觉到的快乐又相去甚远。于是需要一些富有诚意的桥梁,来将精英们的发现交还给我们的愉悦,在这一点上,这本给了我去动物园的勇气的书《鸟与兽的通俗生活》可说尽了本分,它提炼出了许多和情感和生活有关的动物细节,于是瞬间就把动物园和书本一起拉到了脑袋里:琴海豹的双眼看起来常噙满泪水,其实是为了保护角膜不受海水盐分的伤害;蟹蛛会在刚出卵时就把母亲吞食;而蛇其实无法像在《哈利·波特》里那样通过声音识别信息。值得称道的一点是,做通俗的讲解和介绍之余,作者们也带着爱与尊重,比如说每讲述一种动物的习性之前,都一律郑重标注了拉丁文学名。这是因为他们相信中文世界里的表达在庞大的物种面前无力而促狭。不厌其烦地一一标注,与其说是为了让看书的人知道这串字符怎么写,不如说是为了坚守一种姿态,反复申明每一种动物都在动物分类体系中有着自己专属的精确位置。
  无论如何,有一种认知对于来到过这个星球上的你我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明白这个世界不仅是你们的,还是它们的,不仅是它们的,也还是我们的。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