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的悬疑
读到最后,读者才发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互相关联,甚至和前面写成的21本小说中的事件人物遥相呼应,构成一个繁复的小镇侦查案件。
我的美国房东老太太喜欢拼字游戏,也喜欢悬疑侦探小说。她的书架上总有一排 Mystery Novel,椅边也常摊着一本。 前两天美国过感恩节,老太太趁旧书店甩卖,找到一本几乎全新的二手书,喜滋滋捧回家来。那是美国悬疑侦探小说女作家苏·葛芙桐“英文字母小说系列”中的一本。
葛芙桐自1982年夸下海口,要以26个英文字母为书名,写成26本悬疑小说,直到2011年,已经完成了22本。本本劲爆,卖得热火朝天。葛芙桐名利双收,眼看再写4本,就要在世人眼前,完成她30年前的豪语。
葛芙桐何许人也?她出生美国肯塔基州,18岁开始写作,出过两本小说,后来转行编写电视剧本,曾改编过著名悬疑小说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前后15年编写通俗剧本的经验,让葛芙桐学会了搭建故事情节、编撰人物对话、设计场景剧情等等通俗写作的种种要诀。她回过头来,重拾小说之笔,开始她的悬疑侦探通俗小说写作。
一次,葛芙桐因为一本儿童画册的启发,想到何不以26个英文字母为书名,一口气写它26本? 近20年来,她每写一本,就引起一阵轰动,直登《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这套系列书,背景设在80年代的美国加州的一个小镇。主人翁是一个私人女侦探,名字叫勤丝Kinsey, 已经完成的22 本小说包括:《A是辩解》、《B是盗窃》、《C是尸体》、《D是死亡》、《E是实证》、 《F是在逃》、 《G是刑警》、 《H是杀人》、 《I是无罪》、《J是审判》、《K是杀手》、《L是法外》、《M是恶念》、《N是圈套》、《O是歹徒》、《P是危难》、《Q是猎物》、《R是跳弹》、《S是无声》、《T是侵犯》、《U是退潮》、《V是报仇》。作者声称,最后一本书的书名已经想好了,叫《Z就是零》。
在最近的一本《V是报仇》里,勤丝在一个高级品牌店里,看见一个女人偷高级丝料睡衣。基于公民的守法精神,勤丝立刻举报了这女人和她的同伙,事后却发现这女人的同伙居然试图用奔驰轿车撞死这个女人。 更令她不解的是: 不久之后,这女人毫无理由地跳河自杀了。 女人的未婚夫觉得事有蹊跷,上门求助,请勤丝侦查背后隐情。 勤丝凭侦探的直觉,一口咬定这女人是惯窃,跟职业偷盗集团有瓜葛,身份泄露之后,纠葛不清,被人逼死。
故事由此展开,引出一条又一条旁枝情节。其中有一个年轻好赌的年轻人被高利贷套牢;有一个心狠手辣、和某高级律师妻子有染的美男子;还有一个心灵空虚寻找刺激的贵妇。故事错综复杂,满布疑云, 跳跃在这些看似不相关,其实却密不可分的人物身上。读到最后,读者才发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互相关联,甚至和前面写成的21本小说中的事件人物遥相呼应,构成一个繁复的小镇侦查案件。
葛芙桐声称自己在上中学时候,曾在商店里偷过东西,对这些偷窃经验有切身的认识。她也从美国联邦调查局资料里发现,在2000年中,美国商店偷窃记录有200万件,但其实真正犯案总数比这个多出100倍。而每年商家因偷窃遭受的损失大约高达31兆美元以上。这些损失当然全数转换成商品售价,由消费者买单。
相对于悬疑侦探小说的“真实”性,纯文学作品关注的是另一个人生的面向。它可能是作者个人世界的东西,可能不着重提供故事,不负责解决冲突,也不为人生提供答案。 所以曾有美国通俗小说的读者批评纯文学作品“越来越自恋”,认为他们不如悬疑侦探小说“贴近真实生活” 。
悬疑小说有一定的格式。故事里一定要有大好人,有大恶棍,有大英雄,有孬种。当然还要有一些罪不致死,却让人恨得牙痒的小混混。故事开始要清楚利落,中间尽管错综复杂,却总要有迹可循,结尾也要交代得完整明白。除此之外,悬疑小说的作者不但要常识丰富,地理、历史细节不能出错,风土人情也要熟悉,才能把故事写得既扑朔迷离,又合情合理,既纠结反覆,又环环相扣。 最后真相大白,公理正义得以伸张,人心得到安慰,大家的日子又恢复到原来的规律。
悬疑侦探小说的始祖爱伦坡、柯南道尔等人的作品早已成为经典,是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一部分。早期的克里斯蒂、柯林斯等也已成为这个文类的作家典范。几十年后,评论家们会怎么看苏·葛芙桐这样的通俗小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