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韩流”何以滚滚不息?

日期:2013-01-1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中国艺术教育有其独特性,中国传统艺术的存在也有其独特性,师徒相授的“古法”还不能一概否定。

  今天书市中大师的传记很多,传奇也不少,但专写一位大师与他的众多弟子的书似乎不多,有鉴于此,我花了数年时间写成《韩流滚滚——韩天衡和他的弟子们》这本兼具散文和艺术评论的书,书中记录从老师到弟子共计66人,86篇文章,去年9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后,前辈与同侪对我大加鼓励,让我感受到意外的欣喜。
  “韩流滚滚”,并非娱乐界的“哈韩”现象,而特指中国美术教育中的“韩天衡现象”。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为现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沙孟海语)之誉的韩天衡先生,以其强烈的艺术个性在印坛崛起,并迅速成为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一时间众多“粉丝”竞相摹仿,在全国篆刻展上“韩流滚滚”,蔚为壮观。
  16年前,我幸运地成为韩天衡先生的弟子后,与师友们多有交流请益,从而感受到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他们甘于寂寞,勇于探索的精神,他们取得的成绩也令我激动和羡慕,于是把这些故事写成一段段文字。

 

  

       无论十年动乱中传统文化遭受摧残的苦难经历,还是改革开放后百废待兴的激越时刻,正处在创作趋于成熟期的韩天衡先生,克服种种困难,自觉承担起传授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在长达40多年岁月中,有教无类地接纳了许多弟子,以中国师徒相授的传统方式来实施教育。他注重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在传授技艺的同时还注意人格培养。如今,韩门弟子已有240多位之众,遍及全国各地以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西泠印社社员24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73人,省市级书法家协会理事、会员115人,在新一届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有三位副主席出自韩门。环视中华大地,似乎还没有比肩者。
  令“韩门”弟子终身感动和难忘的是,40多年来,韩老师坚持义务教学,还时常接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韩天衡先生的儿子韩回之留学日本时,日本老师常问:“你父亲教学生收入一定很丰厚吧?”回之笑答:“父亲有国家给的工资和稿费,他是义务教学,从不收学生的一分钱。”他们听后大惑不解,在如今这个百事要钱的商品经济社会大环境中,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以韩先生的名望,常有慕名者邀请他去办个展,他总是在盛情难却的情况下提出举办“百乐雅集”师生联展,以此提携后进晚生。自2004年以来,他亲率弟子先后在上海、江苏苏州、浙江青田、四川成都、福建福州等地举办了八届师生展,“百乐雅集”逐渐成为当代“海派”艺术的一个品牌,影响全国艺坛。
  “韩流滚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艺术现象,是一个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的大命题,也是对当下艺术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的一种解答。当下艺术教育师资和学生数量都是空前的,物质保证也是空前的,社会环境也是空前的好,但为何学生走出校门却难以找到能发挥自己专门才华的工作机会?有些满怀理想的学子不得不改行,由此造成时间与物质的浪费,最为人们诟病。而韩门弟子一般都有自己的职业,挣一份微薄的薪水,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从事书画篆刻创作,在艺术天地里如鱼得水,乐此不疲,这说明中国艺术教育有其独特性,中国传统艺术的存在也有其独特性,师徒相授的“古法”还不能一概否定。同时,韩天衡从来不排斥现代教育模式,他从学院派那里借鉴方法,吸收中外美术理论精华,使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得到有效传播。可以说,“韩流滚滚”是当代文化条件下传统艺术得以成功传承的一个模式,也为中国艺术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值得研究的案例。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