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水墨性情

日期:2013-02-2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因为性情的缺失,当下所谓的文人画,有多少真正做到了文人?因为性情的缺失,当下所谓的学院画,有多少真正是伏下安静的心在推敲宋人院体画的?

  城市是人类自己的成果,城市应该是人类存放的一个“家”,一个好城市能够成为人类“灵魂的家园”。一个好城市必然也会有一大批相符的作品诞生,反之,一张新气象的作品必然也是源于自身的居住、自身的生活,因城市诞生,也因生活带来的感动而诞生。
  第二届“海上风”上海书画作品展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各大主要报刊的宣传,之后研讨会的举办,可以说展览的关注度不容忽视。展览一是“东西南北风”的包容,即城市绘画多元化的特点;二是学院“新风” 的吹入,即艺术院校作品的纳入。因为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其反映海派精髓的文化品牌也有了自觉的创建意识,虽然只是第二届,但是整体的规划已颇为明朗化,往后几届的展览也会在学术更明确、作品更精致、观念更突出的理想中不断努力。其作品整体的状态和创作者的创作心态,引起了笔者的格外的兴趣。
  “艺术描绘生活之后,生活虽然过去了,而艺术的生命还在。”(端木蕻良)这实际上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流派,那么这并不能很全面地展示城市的风貌。我们以包容和宽泛的心态、绘画的经典性、逻辑思维的包容性、艺术的表达性这几方面来说,从上海当下的水墨语境中说,所谓的当代水墨是否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当代性?当代水墨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在当下的作品中我们是否真的感受到了艺术家的水墨性情?这些是有待商榷的。
  水墨在当代领域逐渐转变成了一种材料,有性情但是其本质的东方审美性的情感因为过于强调批判而逐渐丢失。“国画”变成为了边缘化的珍稀产物;而水墨在传统语境中慢慢“老去”,有很多艺术家在倡导我们要传统,但什么才是传统?往往“惰性”的表达恐怕看到更多,传统与当代间的衔接点是什么?那些在传统中所谓的当代作品(非时间定义)只不过在延续着苟延残喘的生命罢了!传统强调笔墨,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时代的定义又是什么?时代与笔墨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在充斥着图像式观念性味道的当代中国美术的空气中,书画家们被迫退守一隅,铺陈着无力惯有的主旨和定理,关键缺失了什么?因为性情的缺失,当下所谓的文人画,有多少真正做到了文人?因为性情的缺失,当下所谓的学院画,有多少真正是伏下安静的心在推敲宋人院体画的?因为性情的缺失,所谓的试验作品,有多少是在完全没有利益干扰下,不是纯粹想着如何抓住他人眼球的情况下,默默地在营造属于自己的乌托邦的?
  如今水墨创作的题材,我们是否还需要细分花鸟、山水、人物?身边的环境,身边的物品,身边一切可以反映自身气质和时尚的都是当下的题材。水墨性情在哪里?在都市中,在生活中,在个人纯粹的最本能的感知中。感受都市,记录都市,解读都市,创作者们的身份因为时代的发展,从好玩记录转为深入思考。其担当的角色也从创作者转变为生活动向的捕风者。这里需要主义,我们所记录的都市,不一定局限于城市题材,可以是空间的,可以是城市梦想的,可以是生活感动的。
  可能正是因为城市,每一天想要什么样的乌托邦,就有什么样的乌托邦招之而来,隔夜挥之即去;每一个黎明,我们所祈愿的理想城市瞬间铸就,到处都是惊叹、喜悦和赞颂。每个人的欲望,都马上得到无条件的满足;每个人的梦想,都立即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在这样的城市,我们怎能不随心所欲,怎能不游刃有余?能否想象,我们每一天都有焕然一新的城市风景,每一天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面貌。而这恰恰就是构成都市艺术的鲜活细胞。都市艺术也因此在都市社会与文化整体景观形成的背景下产生。在都市中,艺术家与大众一样体会到原来居住环境的被摧毁和过去的习惯方式被瓦解。电视、电话、电脑带来了外界的资讯,高架桥提高了交通速度,高档商品促动了消费浪潮,从霓虹灯的闪烁到浓妆艳抹的女郎等等形形色色的视觉刺激改变了原来城镇文化中的乡村情结,使温情主义退居到“客厅艺术”之中,都市艺术家在新的情景中开始尝试和认识周围的生活,实验表现的可能性。从社会发展意义上来看,都市艺术的兴起,并不是艺术家的选择,而是都市的选择。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