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不死
撰稿/要笑尘
2012年曾经被称为全媒体元年,各路传统纸媒都开启了进军电子阅读的序曲。经营者们相信——阅读,依然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无法回避的关键节点。而从争夺读者和市场的角度来看,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的“战争”早已打响。对此,强荧主持的最新成果《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3)》所透出的基调是: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的发展,虽看似各行其道,实则此消彼长。
此消彼长的分水岭是更早的2011年。这一年,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4.0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紧接着的2012年,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直接刺激着数字阅读和数字出版的发展速度。而2013年初,手机上网阅读率首次突破五成,使得数字阅读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并且电子阅读设备在不断谋求技术创新。
据《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3)》介绍:美国的电子阅读,已经是一个走向成熟、2012年营收超过200亿美元的新兴产业。这对于国内电子阅读的支持者来说,无疑是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但是我国国内的从业者,面对目前这个免费盗版唾手可得、付费习惯从零培养的广大市场却实在不敢乐观。如一个名为“多看”的电子书阅读器开发与应用推广的创业型公司,在这个新征程中可谓是“一路赔钱”。因此从事这个行业的精英们不得不达成“先圈地、再盈利”的共识。
虽然电子阅读在盈利方面还未见曙光,却难抑其上升势头。不得不承认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纸质媒体的坏消息总是不断。日前,号称德国第二大通讯社的德国国际通讯社,在资金危机和数字媒体的冲击中,上演了又一场谢幕。由于类似的悲剧太多,受众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如德国最有影响的经济类日报《德国金融时报》将最后一期报纸改名“Final Times”,用“最后的时刻”给自己的历史画上句号,成了另一个数字出版潮流的牺牲品。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包括《法兰克福评论报》、拥有93年历史的《纽伦堡晚报》和法国民粹派报纸《法国晚报》等,都已经在与数字媒体的争斗中葬身。
面对一张张成为历史的报纸,有悲观者认为:在数字媒体的步步紧逼下,全球范围内的纸媒衰落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随着数字媒体的技术更新,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纸媒都会走向覆灭。这种言论在网上曾经风靡一时,但2012年的“莫言热”无疑给这一观点的支持者上了一课。莫言获奖之后,各大电子传媒平台整装待发,备齐了莫言的全部著作,纷纷在首页显眼处打出广告,就等着读者蜂拥而至。出人意料的是,读者们却不辞辛劳纷纷走进身边书店,或者干脆利用便利的网购,将实体书一抢而光;而在报纸上,读者们也更愿意阅读其连载作品。在电子传媒的尴尬背后,正是纸质媒体优越性的展现。
《上海传媒发展报告(2013)》也以《上海老年报》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纸质媒体在全媒体的浪潮中,只要精耕细作、重视品牌营销、准确定位受众,非但不会覆灭,还能乘浪而起一领风骚。最新的阅读市场专业调研显示:无论电子阅读如何方便、如何低价,仍有74.4%的读者倾向于拿着一本纸质图书或报刊进行阅读。有网友曾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评价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无论电子阅读器做得多么逼真,无论显示器的光线多么柔和,网上阅读看透了就是一堆字符,用来消遣和娱乐倒是非常合适。白纸黑字的印刷,才有了文化的灵魂,才是真正思想的载体,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是电子技术永远无法匹敌的。这或许可以看作是数字阅读在“品质满足”方面的短板。
方兴未艾的电子阅读无论是在技术支持还是硬件开发上,都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准。而纸质阅读虽然日渐衰落,却凭借自己所拥有的悠久历史,通过难以替代的阅读习惯,作为文化符号和象征,依然深深占据着读者的心。
阅读,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也是各类媒体广泛存在的主要理由。纸质媒体尽管步履维艰,却一定不会覆灭。正如在德国国际通讯社破产之后,德国人仍然相信:纸媒有着电子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病毒、黑客及其他电子入侵者都对它无可奈何。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