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解梦”
撰稿|朱 光
8小时史诗舞台剧《如梦之梦》连日来在沪上演,正酿成城中文化盛事。它的了不起,就是导演赖声川造了一个“人生万花筒”。因应着观者的转椅角度、敏感级数、专心程度、人生阅历的不同,透过这出剧目,都能看见不同的自己。或者,用赖声川在“新民艺谭”上透露的话说:“很多人问我这出戏是什么意思,如果我说没什么意思,你一定不接受这个答案。我想说的是,只是让角色把故事说给你听就好。”
8小时史诗舞台剧《如梦之梦》的了不起,就是它真的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它与以往所有华语话剧的不同,就是它无法仅被提炼出诸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满满地活在当下”抑或“人生充满荒谬”之类的“中心思想”。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心思想,反之亦然。它完全不是讲“轮回”,只是包容了“宿命”;完全不是讲“梦”,而是讲浮生。它完全可以剧透,因为看的不是情节“线”而是情节“点”,点与点之间,如何穿针引线全靠个人。每人“连连看”的功力不同,看出的“图景”就不同。该剧的主题,是看见自己;而目的,是提点我们如何度过人生。
在一个充满怀疑的年代,人人忙于自我证明——方式是在草率武断否定他人之后体现自己的“真知灼见”。哦,你真的看懂《如梦之梦》吗?哦,它真的创作于1999年吗?它把那么多人的故事讲一遍,到底有什么意思?人活一辈子,又有什么意思?
这出戏,就是提点你——人活一辈子,应该有点意思。虽然各有各的意思,但是必须有点意思。但这出戏,一点儿也不武断,它没告诉你哪种意思更好,只要你感受到,且不怕切肤,就好。
《如梦之梦》,是一个小宇宙。
由新民晚报、新民渠道传媒主办,得到新民周刊和新民晚报文化部等全程支持的新民艺谭,日前邀请该剧导演赖声川,到文新报业大厦“拆解”了该剧的剧情设置和灵感来源,让我们了解了《如梦之梦》的成因,也了解了创作的真谛。
结构1: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
灵感1:画中画
赖声川:1990年我在罗马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展,其中一幅画是一位画家画了一个堆放名画的仓库。因此这幅巨大的画面里有很多名画。这幅“画中画”让我看呆了。于是,我在笔记本上把这幅画翻译成戏剧的语言: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当时,我就想把这句话作为新戏的题目。
结构2:了解一个人要透过别人的故事;解梦可能要穿越到另一个梦
灵感2:《如梦吟》残篇
赖声川:前一句话比较好理解。当在说一个人的故事时,会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说起,透过这个人对他的评价继续展开来,于是显得一直在“岔题”。但是,在所谓“岔题”或曰“插叙”的故事里,这个人才丰满起来。后一句话,可以以全剧开头的“点题”故事来对应。战国时期齐国诗人庄桁,没逃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传说他能控制自己的梦境,在不同的梦中穿梭自如。在行刑前,他已经死了——因为他已通过梦境穿越到另一梦境里去了。所以,他赢了秦始皇。现实世界里,“如梦吟”只留下残篇四句:“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这个典故的表象是“从一个梦(故事),可以穿越到另一个梦(故事)”(谁说故事不是梦,梦不是故事呢?)其实质是——面对死亡,应该做什么准备。死亡,是我们唯一人人平等的事,很可能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应对。
剧情1:小梅医生请5号病人讲他自己的故事
灵感3:《西藏生死书》
赖声川:1999年11月底,我去印度菩提迦叶,上飞机前随手抓了本《西藏生死书》,一开始还有点后悔干嘛带了本看过的书。不过,人很奇怪,看过的书再重看的时候会发现,有一页我之前好像没有看过。正好我看到的那一页就是说一个医师第一天上班,死了很多病人。他就去跟作者说,其中有一个老先生拉着医师的手看着他问,你认为上帝会宽恕我吗?菜鸟医生心里还在想说:我怎么知道,结果老先生就走了。医师心里非常难过,因为在老先生生命最后都没有办法帮助他,在他最需要信心的时候,说不出口上帝会宽恕你的。他跑去问同事,同事都说你第一天,做久了就好了。他心里很愤怒,什么叫做久了就好了,是不是做久了就麻木了,可以不管病人感觉?我是不是也要变成没法关心病人的机器?作者告诉他,在病人濒死时握着他的手,请病人讲他的故事。因为在生命的末端,人说出来的故事是有结构,有智慧的,你可以帮助他理出他自己的人生。
剧情2:常年低烧却查不出病因的5号病人,妻子忽然出走??他决定环游世界,并展开了他的故事。
灵感4: 当今30%的发烧查不出病因
赖声川:1999年10月的一天,我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生病发烧不会退,然后死掉,有30%的人发烧死亡后,死亡证明书上写“死因不明”。这是个什么时代?
剧情3:5号病人在法国与女文青江红一起游城堡看到法国亨利伯爵与顾香兰的一幅画
灵感5:与夫人一起城堡游看到法国驻意大利大使亨利的肖像画
赖声川:1999年9月,我和太太丁乃竺一起去英国旅行的时候多了5天时间,于是就去订了一个法国城堡的3天行程。这个城堡就是剧中提到的城堡。我们参观时发现后面有一个很大的湖。接着,我在起居室里看到一幅男性的肖像,下面有个小铜牌说是法国驻意大利大使亨利,1860-1900,活到40岁而已。于是,我问了自己很多如果。如果他是驻中国大使,如果他在任职期间认识了一位中国女人,如果再把她带回城堡,那么20世纪初的中国女人站在我这个位置看这面湖,是什么样的文化冲击?再如果她还活着,我今天可以看到她,访问她,她会告诉我什么故事?此时,我歪头一看柜台,仿佛看到她了——你可以说我神经病哦,我们做创作的人就这样子。然后,我再看湖面,好像看到一个穿旗袍的女子。此时,我太太拍拍我肩膀说,吃饭了,就这样子,暂时没多想。
剧情4:城堡别名“看见自己”,江红在湖中看到了自己偷渡的场景。5号病人则看到了湖中有一位法国伯爵朝自己开枪??
灵感6:印度有一面能“看见自己”的湖
赖声川:1999年11月去印度菩提迦叶旅游,听说当地有一面湖,站在恰当的位置,可以“看见自己”。我和夫人丁乃竺趴在湖边看了一下午,不过什么也没看到??
剧情4:青楼头牌出身的顾香兰随亨利伯爵去法国,结果亨利不再爱她,在一场火车车祸中“假死”并取空存款,是为报复。
灵感7:英国火车车祸人数向下修正的新闻
赖声川:1999年10月,英国发生一起惨烈的车祸,两列火车对撞。当天《国际先驱论坛报》说死了80多个人。过了10天,报纸修正了车祸的死亡人数,却是向下修正为60多人。部分人在车祸发生后并没有回家,也没有报平安,反而还出走了,其中还有人出了国。他们就这样从人生的中途离席了。我整个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经历了这么大的车祸,什么样的人会这样一走了之,把自己的日子过成这副德性?所以《如梦之梦》中有很多时候在讨论人生在什么时候可以一笔勾销,一切重来?是不是金钱的债、感情的债,就可以都没有了?
形式:演员绕着观众演
灵感8:在菩提迦叶看到修行者以顺时针方向朝圣
赖声川:1999年11月去印度旅行,坐在菩提树下时发现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以顺时针方向绕塔行走,随时有人加入,也随时有人退出。我就想,剧场里是不是也能这样,把观众放在最神圣的位置,让演员顺时针围绕着观众演?于是,过去3个月里的经历忽然蹦到眼前,联系起来,成为一出剧。我就在树下一口气写了29页纸的大纲,直到日落。我记得最后一句话是:“天黑了。”
以上顺序是按照剧情发展顺下来的,但是仔细研究赖声川的生活遭遇,会发现灵感其实是按照1、2、5、7、4、3、8的顺序被“捕捉”的。对此,他表示,“创作很微妙,和你每天看什么和想什么有关。如果只是关心今天晚上吃什么,电视里看什么,你是没有办法创作的。创作就是去追究每一个可疑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赖声川最后表示:“愿意来看《如梦之梦》的观众就是愿意来剧场待满8个小时,他应当是对自己的生命有所追寻的。这个戏就是个旅程,就是带你看整个生命。真的要告诉观众什么,如果我能用一句话来说我就不用做编剧了。”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