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走进莫奈的花园

日期:2014-03-1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莫奈晚年在花园里寻找另一个世界,却在印象主义的主旨及审美情怀影响下再造了一个东方传奇。

撰稿/唐 羽


  不出所料,“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于3月7日在上海淮海中路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揭幕后,紧跟着一个双休日,排队观展的观众络绎不绝,主办方不得不采取叫号进场的办法以维护“良好的观展环境”,这就有点像医院里看专家门诊了,我还听说门票已经订出12万张,恭喜!
  莫奈在中国一直蛮有人缘的,改革开放以来对世界艺术史的重新讲述,这位大师一直不可缺位,加之印象派也比较容易为人接受,莫奈驾到,群众“喜大普奔”。
  这次大展以55件展品分成五个主题串起一条绚丽的线索,我觉得莫奈中年吉维尼花园时期以及晚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是此展中的精华,也最具观赏性,能真切感受大师的天分、胆识与技巧。莫奈的作品在过去十年中曾几次来过中国,不过他的招牌作品“睡莲”却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本次参展的睡莲作品是数量最多的一次。在莫奈诸多的睡莲作品中,1903年出现的系列标志着一个转折:莫奈越来越接近所描绘的对象本身,作品的形式也接近正方形,从展览的作品看,构图也相当有趣,画家截取了一个片段,以此来代替整体性。这也许透露出画家朝着纪念性的装饰趣味迈进。这些作品没有中心,也没有在逻辑上发生关系的细节,花朵随意漂动,与垂柳倒影及横向流动的水波融合为一,作品中饱和的蓝色反映了天水一色的和谐。
  在花园系列作品中,还有几幅大型画作很值得观赏,比如3米长的《紫藤》,可以近距离欣赏,细部毕现,笔触果断,色彩效果相当震撼,图册就会“贪污”掉许多信号与秘密。
  这幅巨作足以与橘园的《大装饰》比美,莫奈当时正全心投入于后者的创作,此作的色彩令人想起了睡莲系列,但二者有着重大的区别。1903年,莫奈在花园里种下了一株紫藤,它如期地生长并覆盖了亲水花园里的日本桥。于是,紫藤的藤蔓最终滑到了画布的边缘,使《紫藤》这件作品有了不同于睡莲的视觉冲击力,有了卷轴式的表达方式,有了一股清风与东方式的生动气韵,甚至融入了东方情调和类似中国画的笔触,有如水墨画中的大胆留白——这一点应该让所有熟悉中国水墨画的观众惊讶不止。想想一百年前,莫奈对东方情调就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并借鉴,难道不让人惊讶吗?
  事实上,莫奈曾去过日本,他从日本浮世绘上发现了东方文化的秘密,并借鉴得相当成功。仍然看这幅,由于作品本身留给天空很大一块空白,使观众产生了一种平静的冥想,这也是日本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不过我们也要问一下,中国绘画从宋元时期及以后数百年里不就是这样经营的吗?可恨就在这里,可能是中国当时的混战与脏乱,将莫奈的寻访脚步阻隔在一衣带水的邻国。
  这样看来,就应该关注一下莫奈的另一幅作品《日本桥》,这个系列的作品在莫奈的晚年很重要。1905年,莫奈在花园里建造了一座日本式的木桥,涂上鲜亮的绿色油漆,这是画家的灵感来源之一。他希望这座桥能够一改此前印象派绘画灰蒙蒙的调性,这个两种文化的碰撞,有点像毕加索与非洲艺术的偶遇。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参展作品色彩饱和,并有一种迸发的美感逼视观众,构图上也借鉴了日本绘画,更加优雅和平静,拱形的桥面与满架的紫藤形成有意味的对比,亲切地表达出莫奈对东方生活艺术的理解:一种与季节变化及时间流逝的节奏之间的亲密和谐。
  对于莫奈的花园系列作品,许多人曾提及关于其黑暗面的猜测,但这些猜测在莫奈的画面呈现时就变得相当软弱。莫奈晚年在花园里寻找另一个世界,却在印象主义的主旨及审美情怀影响下再造了一个东方传奇。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