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以退为进的中国式智慧

日期:2014-05-1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以退为进”是一种军事策略,同样适用于当今中国艺术生产的策略。

 

撰稿/原 水
 
  从5月10日起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展出的这个展览,以“以退为进”的概念来与当下的激进环境对抗。大家都知道,这个概念出自全世界都知晓的《孙子兵法》,这是一种在中国历次战争中屡试不爽的军事策略。孙子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应该不是他一个人的智慧,而是“集体话语”的总结,它不仅在当时是一部神奇的葵花宝典,后来更持续影响了东西方的军事及商业策略,这种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所以,在这个展览的海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晚清的历史照片:袁世凯在失势后回到老家洹上村寒江独钓的情景。这是一次作秀,但作得非常成功。袁氏借用的忠臣之隐喻,以及从权力中心退隐这一明显与之矛盾的做法,都意在促使当朝再度请其出山。
  本次展览的构想出发点即来自这幅将领乔装隐士图及袁氏退隐的故事。这幅忠臣士子与当世之朝不和随即退隐的图画,成为了中国艺术与文学中极富弹性的隐喻之一。
  “以退为进”是一种同样适用于当今中国艺术生产的策略。展览《以退为进》旨在呈现:向传统的借鉴和退让,能够如何作为一种高效策略来应对特定的历史时刻。
  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表示:“《以退为进》汇集了来自中国本土及海外的多位艺术才俊,在他们眼中,传统不是一段已然冻结的时间,亦非一个建设完备的体系。相反,他们向传统发问,以此测试当代创作、记忆及再造历史,以及通过重访某套建设完备的编码系统来在当今的城市社会、政治情境和日常生活中再造‘传统挑战’的各种极限及可能性。因此,参展的当代艺术家们‘以退为进’,将传统作为一种‘在进行之中’的生活实践来接受——从重新书写艺术与社会历史中的不同层次,到对文化编码、影像与平凡事物的使用或/与滥用,皆是如此。由此可见,传统并非只是过去与现在的简单对立,而是一个关乎使用、转变、重新解读和文化发展的演进过程。因此,传统被视作一整套实践、影像,以及基于地方语言、日常活动的事物,在展览《以退为进》中被呈现,被演示,同时也受到审视。”
  据策展人介绍:展览《以退为进》设定在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和艺术领域的发展背景之下。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媒介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这些都表明某种愈加显著的趋势,即:将中国传统媒介作为一种“通用语汇”进行重新挖掘和评估的需要。这种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兴趣确实来自不同方面的刺激,其中政治经济同文化艺术的驱动力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中国同其西方同仁一样活跃。然而,值得强调的是,作为后世贸成员的中国,正处于一种全新的、充满自信的文化身份的塑造。作为一个新晋的全球经济大国,中国正在重新确立“继承了优秀传统的本土文化的文化定位”(皮道坚语)。
  退入传统,作为一种自治语言的抵制和发展,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化中的一类实践,也同时处于现当代文化中。因而,来自不同地区与时期的艺术家的创作都被纳入了此次展览。马克·托比退入阿拉伯和中东的思想与书法,由此激发他于20世纪早期及中期创作了颇具影响力的白色书写;而郑国谷及阳江组对本土传统民俗的重新挖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根本上的趋势。扎瑞娜·哈什米在其木刻作品《家为他处》中退入了自传式的、个人的同时也是普世的语言,这同样体现在曾灶财的涂鸦、蒋志的《情书》及王庆松的《瑞雪丰年》中。李正天、邱志杰、萧开愚和杨诘苍的作品让我们看到艺术家所持的信念:艺术与传统的潜力将挑战并转变我们对现实的看法,甚或现实本身,正如马林的录像。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