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水+墨:对立与调和

日期:2014-06-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宋钢以他三十年的创作实践实现了水墨从传统向当代的转换。

 

撰稿/马 琳
 
 
  宋钢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水墨创作,在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上以《活页日记》系列作品而闻名,后来赴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并长期生活在意大利,继续在东西方文化中思考水墨的问题并进行当代水墨的转向和实验。6月13日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揭幕的“水+墨:宋钢作品回顾展(1984-2014)”,展出了宋钢从1980年代至今创作的代表作品和转折时期的作品,其中包括在’89现代艺术大展上的《活页日记》系列作品,是首次在上海展出,完整地呈现他三十年的创作理念及其发展过程。
  本次展览将着眼于以个案分析的方式,结合艺术家创作的具体作品来讨论水墨画如何从外部影响和自身内部挣扎而出新艺术,同时也与传统有一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宋钢在1989年之前的创作一直有两条线索,一个是书法,一个是用墨。转到当代形态后,宋钢的这两条线最终合于水墨装置中。1982年,宋钢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学习,不久却对国画专业产生了兴趣。他一方面学习传统水墨和书法,一方面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变化。他从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入手,通过学习找到自己与传统的差异,在传统的基础上探索自己的语言。本次展出的作品《二生四》以及书法作品《禅诗》系列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风格。
  在进行水墨从传统向当代转换的过程中,宋钢阅读了大量中国绘画史、画论和书论,并对色彩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来著述了五十万字的专著《色彩美学》。这段研究经历为他以后的水墨画创作以及对水墨画的理解奠定了基础。其间宋钢也尝试用墨和油彩等综合材料创作了一些作品,体现了他对融合东西方艺术的实验。
  1989年,宋钢的《活页日记》系列作品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这是宋钢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活页日记》并不是一件纯粹意义的水墨作品,而是一件装置作品,在展览现场由四件大尺寸的书法、绘画作品组合在一起,还有一件录像行为和音乐构成。1990年,《活页日记》(之五)参加了栗宪庭在日本东京艺术博物馆策划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水墨”展,栗宪庭在《中国水墨画的趋势》一文中认为“宋钢的水墨追求一种神秘宏大的宇宙氛围”。
  1991年宋钢出国去了意大利,先后在罗马美术学院和罗马艺术大学学习、教学。在这段时期,宋钢的创作发生了转向,在从现代水墨向当代水墨的转换过程中,宋钢没有忽略中国本土的现实和思想资源,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变成一个表面的中国符号,而是考虑如何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发展中的社会产生联系。《新的世界地图》是宋钢从1993年就开始创作的作品,这一系列的作品直到2010年才完成。他将巨幅画面大面积地直线撕开,形成一种极强的力度。
  宋钢认为,在当下,互联网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这也是近期世界政治版图所引起的变化所致。因此,近几年来,宋钢开始对“互联网”这一主题产生兴趣,并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学术性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涉及对互联网现象的思考,展览以编码的形式出现,从而来表达他对互联网的看法。本次展览的“正负互联网”(2013)是一件装置作品,由126张水墨作品组合而成,通过形与形之间呈现出一种放射状的连接。这件作品是以水墨的形式介入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因为宋钢更关心的是作品背后投射出的社会学意义。
  从《活页日记》到《正负互联网》,宋钢以他三十年的创作实践实现了水墨从传统向当代的转换,这也是本次展览想主要讨论的话题,即如何从传统水墨画内部来发展当代水墨,这仍然是值得我们重新予以思考的一个问题。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