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时空归来否
阅读提示:核心的价值观依旧落脚在情感上,一切的冲突及人物心理变化,皆由“情”字而起。
撰稿/独孤岛主
无论是诺兰的影迷还是普通观众,看《星际穿越》都一定不希望被提前剧透。可以说,对于悬念的好奇,是继视觉体验升级后,全球观众最普世的渴望。
希区柯克曾是驱动这种吸引力的一代宗师,而诺兰,则是当下时空中,一个也许被夸大的高手——在传媒建立的个人形象中,他是在数字时代带着愤怒的姿态坚持拍摄胶片、2D、IMAX影片的“良心导演”,同时也是擅长带给观众极端“烧脑”体验的“用心导演”。
在观看《星际穿越》之前,观众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了一场发烧快感的游戏。
言归正传,假如以学院派的叙事学理论来读解《星际穿越》,其实并不艰难,不管是剧情,还是担负着拯救人类使命的库珀(马修·麦康纳饰)、教授之女布兰德(安妮·海瑟薇饰),都可以从各种叙事模型中找到对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最新大片,并未脱离好莱坞模式,至少从剧作上来讲,是一出非常工整甚至带有浓厚通俗剧色彩的正剧。
但倘若脱离这些惯常的审视角度来看《星际穿越》,不难发现,在IMAX环境下观赏此片,能获得甚至连通常的3D影片都无法提供的超级视觉快感——巨幕中,以飞船的机身广角呈现穿越异星系的冲天巨浪,或在凝固的“五维空间”中穿梭,都展示出一种决绝的壮烈——不止是剧情发展意义上的“逃出生天”,更是向充斥银幕的3D制作发出挑战:要最大程度地调动观者荷尔蒙,绝对不是简单剥离图层就可以完成的。
对比诺兰近年来的《盗梦空间》或《蝙蝠侠》,《星际穿越》的整体节奏偏慢,时长更是达到169分钟,整部影片在叙事上用了许多复杂的时空线索以及关于量子物理等的理论表层设计,但通篇其实也只讲了一件事情,即——一个父亲的归来。在剥离种种复杂的身份、社会经历及实际经历等旨在建立“吸引力”的元素之后,核心的价值回归到了好莱坞造梦的惯用桥段:相信“爱”战胜一切。
事实上,尽管影片建立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勉强但仍旧可以自圆其说的循环体系来解释所有的任务,但核心的价值观依旧落脚在情感上,一切的冲突及人物心理变化,皆由“情”字而起。新晋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与性感“猫女”安妮·海瑟薇在剧中的联手,居然大部分篇幅都不涉及两人情感,甚至海瑟薇还在记挂一个遥远异星球上生死未卜的恋人。
直到篇末,这段感情才得到释放。这与诺兰前作《蝙蝠侠》等异曲同工,在看似高端的视听背景下,仍旧执著地回望人之初。影片数个桥段令人看得心如刀绞,这是《盗梦空间》的逻辑挑战所难以达到的观影体验。
针对这部话题之作,对尚未观看、即将入场的观众,我有几项非常善意的忠告,聊作剧情省略之下(因为坚决不能剧透)篇幅的补充:
观看前,不要吃太饱,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困倦,虽然这绝不是一部闷片。
观看中,请勿一时激动打开手机拍照,干扰其他观众的观影高潮,虽然有许多这样令人难以自控的时刻。
观看后,不要忽悠有急事、要吃饭的朋友坐下等彩蛋,因为没有彩蛋,正是“诺兰神话”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