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我们仍然需要马克思

日期:2014-12-1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严杰夫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再度受到关注,与其相关的作品也颇受追捧。例如,今年最热的经济学作品——《21世纪资本论》(直译应为“21世纪的资本”)——就被看作是一部与《资本论》相关的著作。不过,似乎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能阐述清楚马克思想要在《资本论》中表达的观点。特别是,如何让普通人重新认识到《资本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就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较而言,大卫·哈维似乎是当代最合适的一位《资本论》“导读者”。这位本来从事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理论学家,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先后出版了数部有关《资本论》和资本主义的著作。而随着《资本论》的“走红”,哈维更是在网络上开设讲授《资本论》的公开课。后来,这些公开课的内容被整理成文字作品,书名叫做《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
  对于多数读者来说,想要一上来就直接步入马克思的思维世界,确实有较大困难。这一方面与马克思个人化的思维习惯有关,也与《资本论》探讨的问题大多属于社会体系中较抽象的方面有关。更重要的是,在当今的世界,我们再来重新审视《资本论》,恐怕会有一种时代的隔阂感。哈维对此表示:“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解和说明是简明易懂的。但当前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文本?”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一书》正是想要解决我们上述几个“阅读障碍”,让我们能够顺利地进入马克思构建的理论世界中;同时,在当下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帮助我们发现马克思以及《资本论》所拥有的意义。
  在哈维看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要探讨的问题,就是资本主义是如何运作的问题。而资本又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线索”。马克思指出,资本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一种只在动态中存在的过程”。一旦资本循环终止时,它的价值就消失了。而只有在运动的过程中,资本才形成商品、货币、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等重要的要素。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资本主义体系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体系。这也是马克思与此前学者的最大不同,他没有将资本主义世界看作是一个静止的体系。对此,哈维评论道,《资本论》揭示了马克思经常在思考流动和动态的过程。
  不过,正如此前所说,只是抽象地理解这一点,恐怕很难发现这些写于150年前的文字,和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何关系。马克思针对19世纪资本主义提出的分析框架,又如何帮助我们去理解今天全球普遍存在的社会分化现象。哈维适时提醒我们注意,马克思对机器在资本主义这个“运动体系”所起作用的评价。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的体系中,机器或者其他新技术的应用确实会带来社会进步,但与资本结合起来,却同时也会导致劳动者处于“去技能化”的趋势中。这种趋势最终会使劳动者成为资本的附庸。放到今天,科技革新、金融创新等等所谓的“社会进步”,看似是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却也正如曾经的机器一样,让劳动者更加地依附于资本运作。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掌握了“革新”的秘密或专利的人,拥有越来越多的财产,而劳动者却只能无奈接受在资源分配中的被动地位。
  凭借着对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理解,哈维成为当今全球最尖锐的资本主义批判者之一。这样一种以运动为核心的“辩证法”正是马克思理论的中枢。这种独特性也令马克思理论的价值在今天依旧不可替代,正如哈维在批评《21世纪资本论》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仍然需要马克思,或当代与他同等级的思想家。”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