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没了英雄,只剩传奇

日期:2015-01-2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彼得·杰克逊先拍《霍比特人》,再拍《魔戒》,那该有多好。
撰稿/曾念群
 
  将《霍比特人》视作《魔戒》前传符合电影营销的手腕,但实际上《霍比特人》生于1937年,为1954至1955年出版的《魔戒》系列的老大哥,只是彼得·杰克逊的电影转化了时序,《霍比特人》反倒成了《魔戒》的小弟。相比《魔戒》宏大的史诗格局,《霍比特人》的历险也显得小儿科,因为原著《霍比特人历险记》乃托尔金为儿子所作,本就是一部历险童话。
  电影版有《魔戒》大成在前,市场的呼唤固然要延续前作遗风,对原著童话的叛离不可避免。然而彼得·杰克逊打造梦回中土的第一部《霍比特人:意外旅程》时,一方面想把《魔戒》的料做足,另一方面又深陷原著的童话困局——开篇恶龙史矛革和霍比特人之家的叙述并不魔幻,反而更接近童话和喜剧的气质。直到后程与食人妖邂逅,向迷雾山脉进发,电影才算渐入佳境,总算回到了《魔戒》的气质轨道。
  可是到了第二部《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时,风格又走偏了,几乎再回到童话轨道。这一部最大的卖点是巨龙史矛革,但好莱坞关于龙的传奇影片众多,史矛革丝毫谈不上优势。几个重点桥段并无太多魔幻色彩,显得小打小闹——这些放到《魔戒》三部曲大餐中,充其量只是花椒大料,以至于《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最后成了六部中土系列中的鸡肋之作。
  两部都不怎么成功之后,导演彼得·杰克逊似乎把劲头都憋在了第三部《霍比特人:五军之战》中,终于为中土迷奉上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收官大战。故事紧接上一部,开篇就用火海战术擒拿眼球,但这一部要装载的战斗场面实在太多,几乎没费太多周折,就让巴德一箭KO了不可战胜的史矛革。阿尔温、爱隆和白袍巫师几大《魔戒》元老解救甘道夫并大战索伦一役,也成了小插曲,故事随即转入宝藏之争。没等夺宝大战打响,半兽人又接踵而至,让夺宝之争一个九十度大弯,转入正邪大战。
  制作上无可挑剔,但这收尾的第三部,在结构、叙事和人物定位等方面,仍然给中土迷留下诟病之处。故事转场不是靠台词,就是生拉硬拽,起承转合的过渡均缺乏手段。这也难怪,原著五军之战的篇幅并不大,不过是奇幻历险的一个插曲,到了电影里却成了饕餮影迷的终极追求。
  为了突出这场波澜壮阔的战斗,几大利益集团的政治拉锯都被扯了进来,可是当一帮被宝藏蛊惑的英(强)雄(盗)与半兽人厮杀时,已无正邪之别,人物全塌了——索林成了背弃诺言的铁公鸡;精灵王在见死不救的基础上又添强盗骂名;巴德强取豪夺不尽地道;唯巴金斯始终如一坚守初心,结果不仅主角地位被彻底淹没,高潮该有发挥时又被打晕过去,成为一个错过高潮的“见证者”。没想到13年诗史般的中土追逐,最后没了英雄,只剩传奇。
  其实这第三部大可将史矛革之死划到第二部去,既解决了第二部内容空洞、缺乏大场面的问题,又解决了第三部史矛革开篇就轻易被巴德射死的唐突。第三部起于阿尔温、爱隆和白袍巫师大战索伦以及难民向孤山的进发的平行剪辑就很好,腾出的篇幅用于梳理几个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的转换,那样一来,众人物皆有得救。
  历时13年之久的中土之旅就这样戛然而止,留下了无穷回味,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彼得·杰克逊先拍《霍比特人》,再拍《魔戒》,那该有多好。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