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感受历史的温度

日期:2015-04-3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唐 羽
 
  油画西方传来,成为现代中国一道新的艺术与视觉文化的风景线。中国油画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几代油画艺术家的理想与抱负,在引进、普及与传播的同时,自觉地注入了中国油画家的文化追求,使这一外来画种不仅成为丰富中国美术构成的新的类型,更成为反映社会现实、彰显文化精神的载体。从“油画”到“中国油画”,既在时间上穿越了世纪的长河,更在精神内涵上体现出中国文化借鉴、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
  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之中,中央美术学院——包括她的前身国立北平艺专和延安鲁艺——在油画的研究、创作和教学上占有代表性的位置。穿越历史的帷幕,理性地梳理中央美术学院这所艺术学府与中国油画的关联,展示中央美术学院几代油画家所做出的贡献,有利于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形成更透彻的认识,在今天新的文化条件下弘扬优秀的艺术传统,推动中国油画和中国美术新的发展。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的具象油画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许多著名油画家创作了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代表作品,精准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和时代文化主潮。
  作为“同行——2015美术馆联合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艺术宫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策划一个具有学术深度和历史高度的大型展览,这就是从4月29日至8月2日在中华艺术宫与公众见面的“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大展。展览以中央美术学院收藏的20世纪具象油画珍品为主体,以及中国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华艺术宫等机构和艺术家的藏品,共计300余件,分为“新学启蒙”、“国家叙事”、“本体精研”和“当代关切”四个板块,既从历史的视角勾勒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家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造,更从油画艺术与中国新文化建构的关联入手,呈现油画的本体价值与文化意义。
  实际上,所有今人对于历史的梳理和对其特征的概括,都交织着“历史客观性”的视角和“当代文化性”的情怀。更重要的是,那原本就存在于历史文化风云之中的艺术理想与践行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在这个画卷中,矗立着几代艺术家鲜活的个体生命,含带着中国社会沧桑变化的深厚印迹,也讲述着许多艺术探索的艰辛故事,由此使得一个展览就像一部可视的历史“大书”,提示着人们在感受中怀想,在阅读中思考,在那拂面而来的温度中展开宽阔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无论是近年来发现的李叔同的《半裸女像》,第一位留英画家李毅士的《陈师曾像》、《王梦白像》,第一位留法画家吴法鼎的《旗装女人像》,以及其他众多20世纪初留学欧美习西画归国并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北平艺专”的重要油画家如林风眠、卫天霖、王临乙、常书鸿、庞薰琹、徐悲鸿、吴作人、肖淑芳等的油画精品,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处于主流地位的胡一川、王式廓、董希文、高虹、蔡亮、侯一民、詹建俊、孙滋溪、吴冠中、许幸之、韦启美、罗工柳、李天祥、赵友萍、林岗、庞壔、俞云阶、何孔德、杜键、闻立鹏、马常利、袁运生等画家的作品,在历史与现实相逢的瞬间所产生的美感不仅让观众满足,而且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影响力,并超越学术层面而上升为广泛的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帮助艺术界内外的人士以国际的视野审视中国,以中国的立场评判世界,寻求真正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指出:实际上,“启蒙”、“叙事”、“精研”和“关切”这四个主题作为关键词,以相互交融、整体贯穿的方式存在于百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之中。甚至这些追寻和理想至今也并没有结束,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它们仍然作为油画表达的不同维度,有着深入展开的可能和必要。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