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少女哪吒
阅读提示:所有以自由为名的极端而偏激的行为都是在玷污自由。
撰稿/羊小穷
《少女哪吒》的简介里说,这是两个反抗的少女的故事,因为同样爱看三毛成了朋友。在所有青春片的简介里,这两句话最让我有共鸣,不必说那些穿着皮草一起哭、爱上霸道总裁的情节,就连那些关于早恋(堕胎)和友谊(撕逼)的故事都让我觉得荒谬继而麻木,《少女哪吒》的这两句简介才让我恍然想起自己的青春——一个爱读三毛、一点就炸的刺头女同学。
《少女哪吒》上映的第一周周末遇上了台风天,我关门锁窗在家躲了两天,观影计划泡汤了,内心觉得很惋惜。那个周末,我看到有人给电影打了两星,理由是:“老师对学生说:‘把头发扎起来,不要披着,披着太好看了,影响我们班男生学习。’ 女儿对老爸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地活着。’中国学校和家庭哪有这么作的父女关系和师生关系……”
但,高中时学校要求剪短发,我记得众多明明不情愿却最终为校方辩护的脸,也记得少数几个用各种方法留下了长发的女生,我忽然又有了那种高中时自认孤高的感觉,我甚至已经在心里打好草稿反驳这个人:“什么才是不作?循规蹈矩一声不吭才不作?按父母的要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不作?平庸无聊地过完一生才不作?那我宁愿‘作’着。”
接下来的一个周末,我一个人跑到唯一还排了片的宝山去看了电影。然而,看完电影后的我却觉得,它让我之前种种的矫情和感慨都显得有些尴尬。
没错,这部电影的选角很成功,两位少女,真的少女。没有刻意挑帅的男配角,爱武术的男孩子傻气又真实。它也的确讲了一个关于反抗的故事,在猥琐老师作诗的时候逃跑,为了被欺负却不吭声的同学打抱不平,以及放走一匹白马(这是我唯一喜欢的情节)。然而这些却被一种生硬、突兀的观感给淡化了。长头发女孩前一刻还咯咯笑,后一刻就埋着头说,我好难过;前一刻还爬树摘枣,后一刻就要把自己淹死。没有渲染,没有铺垫,比袁泉含着泪说那句“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还要莫名其妙。“割脉还亲”的那场戏意图则更加明显,所有大人身上的光线都处理得非常阴森,长发女孩则控诉、指责,揭露着这些人的虚伪——好像一场与世界的对峙。然而我在这里看到的却不是勇气、对自由或爱情的追求,只有一种不知道在反抗什么的反抗,一种极其偏执的受迫害妄想。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长发女孩的人物设定真的很别扭。她对自己的父母、老师、继母都特别不屑,然而我看不出他们除了没有顺她的意以外有什么特别不道德的行为,离婚再婚,维护自己,这不都是脆弱人类努力活下去的方式吗?她跑到短发女孩上的学校跟她说:你早恋,影响别人学习。她跟教官说:你一定没有读过三毛吧。这么有优越感又爱做道德评判的女孩,我真心喜欢不起来。
看完这个电影很久,我都想不明白,它有什么根本的东西让我觉得不认同。最近我突然才意识到,是它那种盲目的方式。我不禁想引用我一位朋友十分走心的用来劝人结婚的话:“自由是一生的追求啊,结不结婚又有什么关系呢。”自由是一生的追求,所有以自由为名的极端而偏激的行为都是在玷污自由,自溺、自残,都是。反抗不等于宣泄,追求自由不等于不要理性。电影中的长发女孩无疑拥有一种决绝的追求的姿态,但她却是永远受困的。自由之于她永远是求而不得的东西,因她像一个输惯了的赌徒,甩手扔下所有筹码,却只做好了与命运同归于尽的准备。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