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的边界
撰稿/李小山
张正民在创作《寻人启事》系列作品时一直提醒自己:人丢了还可以找到回家的路,魂丢了,再想回家就不那么容易了。看样子,他是通过这个系列的作品为现实世界中的有些人招魂。日前在MT50华府艺术空间开幕的《寻人启事》张正民个展,似乎要让我们知道:近些年,当实验水墨话题趋于冷寂的时候,张正民的水墨实验反而在同行中逐步凸显出来。前几年他的《围观》系列中,不但延续了个人以往拳打脚踢的制作,也更突显了作品的社会性元素。其实,他并未向学术圈呈现出什么令人惊愕的图式,只是在自己的轨道上不紧不慢地开动着,车速虽不快,比起水墨画坛一些曾经热门却已经弃权了的选手和那些心思及时旁骛的聪明人,他的步伐虽显笨拙,但却沉实有力、逐步推进。
在我们时代,水墨画领域是最容易浑水摸鱼的地方,只要看看各种人怀着各种心思粉墨登场,就略知一二了。很有一种说法,当下已经形成了所谓的“水墨画热”——按我的看法,如果“水墨画热”是事实,那将会催生更多的投机者,无论是资本还是画家,或为利,或为名,肯定是忽悠的成分居多。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实:一方面,以水墨为主题的展览数不胜数,另一方面,有成就的水墨画家可谓凤毛麟角。
我相信一点,无论是水墨画,还是其他画种,人为地制造热闹和繁荣都是无效的和短命的。水墨画的兴盛不在于参与者的“量”,而在于作品的“质”。这个道理其实谁都懂得,事到临头,装糊涂而已。正民与我多次谈及这一问题,他坚持自己的方向,不妥协,不高调,以作品说话——因为在他看来,一切宣言,一切口号都与实践无关,创作是不可知的,任何艺术家都不能事先规划好未来。我得补充一句,正民并不排斥理论,他只是抓住创作的核心问题,观念、技巧、表达等等,是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和完善的。所以,正民宁愿不断以“试错”的方式进行自我纠错,而不是追寻所谓的“完美”。
“试错”是科学实验的概念,用在艺术创作里,并没有不妥。艺术家需要弄清楚何种方式适合自己,就必须不断调适。在当下,水墨画是一块试验田,各种方式、各种手段层出不穷。问题在于,它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很长时间里,有关水墨画的讨论汗牛充栋,很多人至今仍然各执一词。这是对的,创作领域的清一色是可怕的。但是,水墨画的价值,水墨画的边界,水墨画的艺术史意义这些问题是被悬置的。人们过多地关注它的功利性实效,现实压倒一切,以至造成思考的缺失和退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墨画的问题要比其结果重要得多,这是因为:1.水墨画作为本土艺术如何完成“现代性”转换始终混沌一团,处在进一步退两步的境地中;2.大多数水墨画家受到外部势力的压迫和诱惑,很容易成为利益的俘虏;3.水墨画的生态已经荒漠化,资源的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水墨画家面临的困境比想象的更大。我记得我和正民讨论过,除了以最大的决心和恒心向前迈进,别无他法,最令人遗憾的做法是停留在一半的地方,前后不靠——还是相信那句俗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正民这几年的作品相当有起色,使人刮目相看。具体来说,正民的作品注重整体效果,又不失细节。我前面说水墨画是试验田,正民是为数不多的在这块田地里开花结果的水墨画家。他把笔墨问题、韵味问题、形象和表现问题统统集中在画面的整体性中,视觉上颇为新鲜,技巧上不失细腻。不久前,正民和我说起,他正在做更深入的探究,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充分地呈现出来。我当然替他高兴,并且我想象得出,他的新作会呈现一种特别的魅力。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