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不甘当小津接班人
阅读提示:日本新生代对苦难缺乏切身感受,呈现人性人情的细腻、幽微之美,是枝已是最佳代表。
撰稿/西风独自凉
从题材到影像风格,是枝裕和每每让人想起小津安二郎。但对于“小津接班人”的说法,是枝裕和总是矢口否认。
《晚春》(1949)里,女儿出嫁,父亲削苹果,突然停住——抬头削苹果,低头思丫头!父女情深表达得如此真挚、细腻,放眼世界,唯有小津。除却这些细节上的火花,小津的作品美得太空洞,人物太扁平。很可能是这一点,让是枝裕和的风格更倾向于表现复杂人性的成濑巳喜男(代表作《放浪记》《女人步上楼梯时》),用他的话来说:“成濑对人性的认知更为黑暗。” 佛教“诸行无常”的观念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正因为深刻认识到生命有如樱花般凄美、短暂,日本人才会拼命工作、向死而生,以成濑巳喜男、深作欣二为代表的影视作品充满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
是枝裕和起点很高,处女作《幻之光》(1995)以镜头呈现生命之绚烂、死亡之静美,自然、深情,令人击节——生命无常,女主背负奶奶独自离家出走、自戕的童年阴影;好不容易有了温馨、可爱的小家庭,丈夫又毫无征兆、理由地自杀。排解这一切,成了女主无法绕开的人生难题。
《步履不停》(2008)里,丧子之痛在平凡岁月中延伸,然而,回忆中还有催人奋进的青春舞曲。而《如父如子》(2013)华美、精致,本土大卖32亿日元;新作《海街日记》美轮美奂,樱花大道、和服、烟花之夜,人情、人性、人体,都和古都镰仓一样美不胜收。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枝裕和的超越表现在,除了美的外在,绝不回避生命中的苦痛:不负责任的父亲抛家弃女,与情人出走,母亲干脆把三个女儿留给外婆照顾。父亲去世后,三姊妹将同父异母的妹妹接到镰仓,又一出温馨的家庭戏。
影片的构图、光线运用达到很高的水平,相伴而行或山间小道上的镜头看似平淡,其实都经过精心调度,务必呈现人物最美的瞬间,整个画面也务求精致、精美。吃饭的镜头很多,但绝非简单的重复,优雅地享用精美的食物,几乎成了日本治愈系电影的规定动作。
大姐先是厌恶父亲:“即便他曾经很亲切、很和蔼,说到底也不过是个恶劣的父亲罢了。”后来改口:“他虽然不是个好父亲,但也许是个好人也说不定呢。”看到这里你就明白,导演喜爱成濑巳喜男也只是叶公好龙。蜻蜓点水地触及人性黑暗,莫名其妙地轻松化解、抚平人物内心的巨创,对小津的超越何其有限,必然滋生更多的不满。
是枝裕和觉得广濑铃扮演的四妹有一种独特的孤傲感,那种纯真却又和人有点疏离的感觉很棒。类似独自承担家庭重任的大姐香田幸(绫濑遥饰),导演用力过猛,演员方寸大乱,一看到这两个演员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就各种违和各种尴尬。她俩结伴跑到山巅大骂父母“八嘎”,与其说人物以此倾泻内心的压抑,不如说是导演对观众的敷衍。
总体而言,是枝细腻、从容、精致,平淡中有凹凸、起伏,就是不够大气,螺蛳壳里做道场,缺乏日本黄金一代的视野和深度。当年在《幻之光》里表现的生命悲剧意识,那种迷人的模糊和不确定性,正如同幻之光一样昙花一现。
国家不幸诗家幸,反之亦然。日本新生代对苦难缺乏切身感受,呈现人性人情的细腻、幽微之美,是枝已是最佳代表。蜜罐里长大的新生代,开始津津有味地咀嚼废柴青春。《百元之恋》(2014)除了老妇打劫稍有新意,整个片子臃肿拖沓令人崩溃,还不如同类型的废柴励志片《苦役列车》(2012)。这种水准的影片频频入选《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可见其余。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