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现实的一个镜像
阅读提示:未来城是对人类所犯下罪行的审判、对道德堕落的报应,对于我们现在麻木生活着的人们是尖利预警。
撰稿|育 邦
《浮色》的问世,可以为作者交上一份关于家族记忆以及自我生命历程的答卷。作者黄梵用了六年时光打磨这部他个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长篇,作者说“写这部小说如同一场战役”,其中冷暖,作者自知。
它是一部有关家国情怀的书。家,主要是指主人公雷壮游、雷石父子的家族经历与家族记忆,微不足道却又阔大无比的生命年轮印刻在半个多世纪的时代之墙上;国,小说的跨度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到截稿时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这里隐约呈现了一段浮杂诡谲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深深地映照了中国人多舛迂回的命运、变幻复杂的人性,在不经意之处、在未动声色之中,作者把这70年的沉沦与挣扎、堕落与绝望有效地融入到这部文本之中。
小说从一颗砸中寺庙的陨石开始,以父亲雷壮游的死亡之旅为时间线,穿插讲述了雷壮游和雷石父子各自交叠错落的爱情与人生。黄梵在《浮色》创作谈中说:“通过雷壮游和雷石等两代人的心灵内窥镜,让读者阅览人物的心灵百科全书,为历史中的诡秘人性、凤愿、幻想,重新安排生活和逻辑,甚至不一样的因果律。”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这大大地拓展了作者自由表达的疆域。《浮色》以雷壮游、雷石父子为两条叙述主线,石城与黄州是他乡与故乡,现实世界与未来城是两个最主要的存在时空。除去对主人公雷壮游和雷石的立体多侧面的刻画之外,还成功地描写了柳石龙、李慧、耿莎、杜涓、美丽、岩石等相关人物的正直邪恶、爱恨情仇……
有人说,这是一部科幻小说。我则觉得它很难归于此类。是的,作者不辞辛劳地创造了一个三百年之后的未来城,它由石墨烯构成,有些可怕的定律发挥着作用,墨菲定律、罗布斯基定律……它们完全不同于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它是光怪陆离的,以今人的眼光看是荒诞不经的。它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反乌托邦,也不是最近流行的那种概念:现实中存在的异质空间——异托邦。小说基调不同于反乌托邦小说《1984》和《美丽新世界》,我以为这个未来城不过是当代现实的一个镜像,将当下现实向后300年得到的一个镜像。它的场景是可怕的,那里似乎是世界末日——人类最后的审判。雷壮游来到未来城,通过芯片,他了解到未来城居民对历史的看法,他们把20世纪前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造成地球暖化,视为类似纳粹的死亡暴行,这些暴行给未来城带来了无法对抗的自然灾难。叙述者给他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植入的芯片看到了70年的仓皇风雨、民族记忆的人性烙印。事实上,未来城是对人类所犯下罪行的审判、对道德堕落的报应,对于我们现在麻木生活着的人们是尖利预警。
雷石的大众车终于开进了黄州医院,但父亲已死数小时,他只能在阴冷的太平间,和父亲见了最后一面。父亲的死既令他愧疚,也令阴阳两隔的父子最终和解。可以把《浮色》定义为一次父子反目成仇到愧疚理解的和解之旅,这是浮在文本表面的“相”。它是事实存在的,也是虚幻的。但更为重要的,《浮色》挖掘了与当代文学现场及规则疏离与决绝的秘密小道。一方面,我们悲伤地看到世界真相;另一方面,我们为作者果敢潜行的勇气而欢欣鼓舞。
作为弹道专业出身的理科男,黄梵发明了一种弹道小说。既是清晰可预测的科学弹道——理性、缜密;又是时时充满偶然甚至能置人于死地的弹道偏离——非理性、荒谬。科学弹道和弹道偏离相辅相成,促成了这部既立足当代现实又飞越物质藩篱作品的诞生。《浮色》浮现于世,来自黄梵的弹道小说,来自在中国这片悖论的大地上那姿态卓异的飞翔。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