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看大师
撰稿/江东大壶
出版物对艺术品本身有神化作用,原作是最终判断的依据。好多作品在画集等印刷品里看上去不错,一看原作就弱去许多。而好的作品在印刷品里表现一般,好的作品主要是细节精彩,精彩往往是印刷不出来的。上月在巴黎,看到了著名的《自由引导人民》和《拾稻穗的女人》,德拉克洛瓦的水准就比米勒差许多,但在印刷品里,这种差别是看不出来的。所以看画一定要看原作,不要图方便,再加上主观臆断,那是谬上加误了。
在西方各类当代博物馆里,看来看去还是毕加索的画好,这次在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看了七百多张原作,不得不佩服其精湛的功夫和旺盛的创造力。非常欣赏他的不羁状态。相比之下,其余画家多少有点小家子气,脑筋动多了,观念想多了,画面本身就会失去力量。 那些直接从观念出发的东西,时间不长就过期过气了,大抵是打动不了我们太多的。法国的蓬比杜、英国的泰特当代馆气氛纯正,老厂房改建,无疑影响了国内各类艺术园区和工作室的设计趣味。百年前的伦敦巴黎如现在的中国一样,工业化泛滥,泰晤士河、塞纳河边的厂区对环境污染严重。后来通过扩张,关停并转,现在的空气是不错的,除了冬天漫长的雨季,其余时间的天是很蓝的。希望我们的天早日变蓝。
橘园美术馆,它似乎有另外一个名字:印象派美术馆。里面囊括的全是印象派大师们的作品。最好的还是莫奈,他出挑在不逾矩,信手拈来,似用排笔油彩在画写意画。在他们那时的艺术气氛里能画到如此随心所欲已经属于非常不易,而我们早在唐宋已有直抒己意的好手了。莫奈还是小画好,橘园美术馆一楼是莫奈几张大画的专用展厅,他的大画估计是出大名之后画的,显然力有不逮,几乎算是沽名钓誉之作了。石涛也是小画好,超过四尺开三就驾驭不了控制欠佳。但这丝毫不影响到他们的大师地位,只有平庸的画家才会在题材、图式、大小上动更多的脑筋。我总觉得巨幅画作的出发点大多不属于画家本意的表达。时有画家不求最好但求最大,江湖上号称伟大画家,画面却是空洞的。
当代绘画脱离背景几乎走不远,任何绘画都不可能是纯梦境纯观念产物。达利、马格利特们的画在绘画性上不咋的,所以他们不能算一流大师,一流大师还是属于莫迪里阿尼、毕加索、弗洛伊德等绘画性取胜的天才。流行都是病,对艺术尤其如此,艺术的推进本不该和时俗发生任何关系。艺术的责任是永恒地回归原点,一直在回归的路上,席勒如是说。和赵孟说画要有古意才是好画一脉相承。我说:只有在过去里,才会找到开启未来的钥匙。我们近现代的主要问题出在对旧的不尊重,这是所有乱象之源。毁灭了旧,又没能力建构新,然后急火攻心,这是最要命的。
在巴黎看了海量画作之后,你会不由自主想起中国油画的山寨程度有多么严重。陈钧德的对象,毛焰的对象,李山的对象等等,所有有点成就的中国油画家的汲取对象巴黎都有。我点名的算是学习后动过脑筋创作的,那些所谓现实主义油画也只能蒙蒙没几两墨水的文青和土豪,哪能算什么艺术。如果你没搞清楚学习、模仿、抄袭这三者的关系,你是不知道我到底想要说什么的。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