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那才是真正的堕落

日期:2016-06-0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黄 夏
 
  《卡罗尔》折戟今年奥斯卡。有评论说自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同性恋合法之后,此类电影就失去了话题性,奥斯卡当然不愿意多提它了。殊不知最高法院乃美国政府中唯一不代表民意的机构,而奥斯卡那班平均年龄奔七的老爷爷更不会先锋开明到为其加冕,他们永远只会把奖颁给如《聚焦》这样略嫌沉闷但准确体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影片。
  事实上,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一直十分保守。早在1928年,被誉为女同性恋小说开山鼻祖的《孤寂深渊》便因“淫秽”同时在英美被禁,英国后来在1949年开禁,而美国直至1975年才解禁。1951年,《卡罗尔》原著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在几经周折之后,终于顺利出版了这部作品(易名《盐的代价》)。《卡罗尔》之所以比《孤寂深渊》幸运,主要在于作者在处理有关情节时不似后者那样“真实、坦承、无畏”,而是以各种暧昧笔法调和之,同时还柔化了同性恋和女权主义的权力伸张,使之不至于太过锋芒毕露。
  这种笔法上的柔软也营造了一种极具心理张力的叙事氛围。因为作家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在一个多数人对同性恋比较反感的年代,如何让两个女人在不过分暴露自己的同时,又能成功地让对方嗅出自己的好感。为此,海史密斯塑造了一对性格迥异的主人公,初出茅庐的特芮丝和老练腹黑的卡罗尔,让她们因应着各自的特质,在逐爱的危险游戏中编织起一张明争暗斗的权力之网。没错儿,这是一场激烈交锋而不形之于表面的博弈,双方在收获满满的爱情之前,付出的是辛劳的汗水、心计和勇气。
  于是,我们看到,稚拙如特芮丝这样的姑娘,也会有将自己豁出去、将烫山芋丢给对方的“急智”。她初访卡罗尔家,喝卡罗尔煮的牛奶,“就像喝下童话里会变身的药水一般,也像毫不起疑的战士喝下致命的毒酒一样”,是死是活,就全凭可心的人儿看着办吧。而卡罗尔呢,则从煮牛奶起便手指发颤、心焦如焚,但仍能坐怀不乱按兵不动。她把这个烫手山芋重新扔回给特芮丝,不但不作一点表示,反而气定神闲地引介她的另一女性好友艾比,如执狗尾巴草挑逗喵星人那样地挑逗着特芮丝。
  如果说,《卡罗尔》前半部主要是情人间欲擒故纵的爱情博弈,充满机心和悬念,那么后半部则主要聚焦于刀刀见血的“道德”围攻,文本上的表现力虽逊于前半部但仍有可圈可点处。海史密斯在处理道德问题上可谓运足了功夫,她成功地证明了“同性恋不道德”这样的观点本身就是不道德。譬如,将同性恋者强迫纳入异性恋婚姻的轨道只能给卡罗尔及其丈夫带来不幸,丈夫后来利用卡罗尔和特芮丝的爱情来讹诈妻子更表明了某些异性恋者的伪善。而包括特芮丝男友理查德在内的男人们如此仇视女同性恋,则暗含着男性认为占有女性乃其天赋权力的古老成见。并且,他们在与女伴的交流中,又大多以“自己的行为能否制造出小孩”这样狭隘的标准来衡量两性关系的和谐愉悦。
  不过,《卡罗尔》真正令人动容的力量并不在于作者为同性恋和女权主义发声,而是为一个远远超越上述两者、为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所必需的那些东西摇旗呐喊。当人们指责卡罗尔将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时,海史密斯借她之口说:“如果我继续这样下去,持续受到监视,持续被人攻讦,永远无法长时间拥有一个人,到头来我对其他人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那样的情况才是真正的堕落。或者说堕落的本质,就是逆着自己的天性生活。”
  放在今天,我们或许可以用“意志”进一步取代“天性”,来决定自己的生活,而这正是人之为人最起码的权利。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