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黑土地上的红高粱

日期:2016-08-2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唐吉慧
 
  十二月的北京天很冷,我从地铁站出来走在了黄寺大街上,昨夜下过雨,没想到今天一地的落叶砌满阑干,真是把秋声做尽了。树叶在脚底下唦唦作响,时不时又随着并不强烈的寒风飘摇下来一些,风是寒风,拂过的倒如暖意。
  是春雷约了一起午餐的,和他的几位朋友,他说还有他们的老师高庆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庆春先生,与早先在电话中他称我是唐先生时我对他的感觉一模一样,面目清癯,待人谦和友善,说话轻声细语,是位地地道道的读书人。我对庆春先生是了解一些的,“书坛少帅”的名声十数年前便已耳闻,正如京剧《三打陶三春》里的陶三春看似柔弱,却刚烈异常,庆春先生的骨子里可是个赤条条的硬汉。
  庆春先生是黑龙江人,写字刻印起步的时间不算早,十四五岁念上初中的时候见了报纸上登的书法作品喜欢,于是开始零零碎碎买几本字帖练起字来。他的父亲见了不乐意,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不过他的姐姐们爱护他支持他,照顾着这位热爱艺术的弟弟,直到有一天他摘得了全省的书法大赛桂冠,才使他父亲改变看法,并默许了这个小儿子的“歪门邪道”。展览结束,他父亲托自己的同事去哈尔滨取回儿子的获奖作品,他的同事跟他说:“你儿子的作品送了我吧。”他父亲笑着答道:“你给一头驴都不换!”后来他所获的奖项不计其数,2002年仅仅三十六岁当选黑龙江书协副主席,第二年成为中国书协最年轻的理事,无疑成了许多有志书生的青春榜样。四十不惑之年,他又毅然离开家乡,只身闯荡起了北京,编报刊、教书、创作,其中甘苦唯他自知,如今调入中国文联书法中心,一切算是停当了吧。
  他的书法篆刻追求洒脱、古厚,他从金文、简帛、陶文、古玺凝结出的大开大合、虚实相生,熔铸出的新奇章法,往往让人在他的作品面前流连忘返。他的字,小字大字我都偏爱,他有本《心经》的册页格外喜人,以大篆为主的基调,杂糅简书、小篆的笔意,率性温和,典雅不失厚重、含蓄不失灵动,《心经》的禅意扑面而来。关于篆刻,他一直追求着自然的形态,“书”与“刻”的高度统一,虽然无法做到完美,但不放弃追求完美。他自问篆刻是为了什么?不知不觉五十岁的“少帅”,已然知天命的年纪,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疵——他明白,是为了生命的厚度,用刻刀呈现出真实的自我。
  黑龙江,那片肥沃的黑土地种植着一种叫做高粱的植物,我们中国人大多离不开高粱,因为它能够发酵出烈酒,可以酝酿出天香。高梁有白、黄、红之分,据说红高粱的口感更甜一些,我觉得他的艺术,正是这片黑土地独有的天香,醇醇的,甜甜的。甜,不是像糖或蜜那样的滋味,而是他独有的艺术风格。黑土地是墨色,红高粱是印章,墨色与印章的相厮相守,创造了中国传统笔墨的经典,和未来无限的可能、无限的遐想。黑土地选择了高庆春,因为他心上有一块坚实的块垒,高庆春是幸运的,因为他是一个真真正正坚守着传统笔墨的硬汉子。诚如他所认为的,艺术发展是有底线的,那就是尊重秦汉至明清以降的传统脉络,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发展,恪守这一传统,复古不变不行,完全抛开这一底线,演绎出新的花样,也不足取,守住这一底线,按艺术规律行事,做融会贯通的功夫,开拓出既古又新的天地来,才算有真本事。
  那天中午,庆春先生说自己不擅饮酒,但仍然随大家一起喝了一些,记得一杯之后,他的脸立时红了起来,那一刻他就像黑土地上的一株红红的高粱。窗外吹进的寒风,更如暖意。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