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宋之路
撰稿/悦 阳
近日,由龙美术馆主办,刘益谦、王薇总策划,熊宜敬策展的“景宋——汤哲明中国画展”在龙美术馆(西岸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是汤哲明在大陆地区的首次大型作品个展,观众能欣赏到其研习绘画多年来的成果。汤哲明,1970年出生于上海。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就职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任副总编、副编审等职,现执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汤哲明横跨多个领域,于美术史论、国画创作、艺术市场研究等领域均有独到见解,且在各个领域均有着很高的建树,称得上是当今艺坛难得的全能型画家。作为一名专业的史论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画史画论的研究,以艺术评论鉴赏而知名。从早年著作《多元化的启导》,到近年的《国画之江南》等,其见解独到的史论文章让人向若而叹。
作为画家,汤哲明从事山水画创作三十载,以高度的实践精神在绘画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汤哲明醉心于两宋尤其是北宋山水画的厚重磅礴、包罗万象,以山水画名世,兼擅人物、花鸟、鞍马等,这主要得益于他宏观的绘画史观和精湛的笔墨表现能力。其笔下的山水画摆脱了明清以降山水画渐趋程式化的藩篱,由近代张爰、谢稚柳、吴倩庵诸家而直登宋画之堂奥,尤于李咸熙、郭河阳两家耽习日深,所以观其山水画在格体上颇得郭河阳所倡“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之旨。此外,他的山水画将几已失传的“界画”形式再现,并将古典界画题材与现代新意相融合,使其山水画于“复古”中亦体现出时代的“摩登”。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80余件,皆为汤哲明近十余年创作之佳构巨制,可以说也是其自习画以来所取得成就的第一次系统的对外展示,涵盖了山水、花卉、宫室、人物、禽鸟诸科,使观者能真正领略到其在绘画领域的全面性。展览代表作品有师法唐宋界画题材的巨制《阿房宫图》,追求以诗入画的杜甫诗意题材长卷《杜陵秋兴》,取法郎世宁、马晋鞍马题材的《秋郊牧马》,取法赵伯驹、吴倩庵青绿山水雪景题材的《秦雪图》《峒关浦雪》以及师造化写生题材的《石梁飞瀑》等近年力作。以《秦雪图》为例,此图写元好问《南秦雪》诗意图,以郭河阳、赵千里、李营邱法拟之。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长树亭亭为众木之表。而又舟泊碧水,板桥斜路,仙台楼阁,瀑布飞泉,烟云缭绕,幽谷深邃,得郭河阳之林泉高致三昧,可游可居之景回味无穷。雪景色彩清丽雅致,无半点俗气,黛青之中,加以赭石色点缀,“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之景淋漓尽致地呈现在画面之中。再如《阿房宫图》,汤哲明先生精于界画,他笔下的舟桥船舸、楼观殿宇,结构严谨,笔线劲挺,颇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载“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之功。此图作于2012年,整幅作品以俯视的角度对其位置经营,上大下小,观之画面山石有抵近突兀之感,实见作者有别于传统构图的经营之功。近景虬松上盘,枝迸而覆挂,笔墨苍逸健硬。中景亭台楼榭,宫殿分布,古朴端庄,宫室外,云水流肆,舟船过往,一派皇家气象。其后山石,以俯视角度塑造,主峰雄气敦厚,旁以低峰辅之,上下层叠,分布相辅,笔墨苍润厚实,笔分远近,墨分阴阳,山顶有山岚之气,云霭缥缈无穷尽,可谓奇作也。
汤哲明是一位有见识、有追求、有坚持的画家,他曾自叙:“我愿以此生的努力与修为,在传承经典并令之再发新枝的事业中,略尽绵薄之力。”在纷乱庞杂、乱象丛生的当今艺坛,汤哲明能拥有坚定的信念、保持清醒的态度、秉持锲而不舍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通过展览,观众将得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为振兴传统中国画所作的努力与探索,感受他于中国传统书画严肃且严谨的治学态度。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