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这款唐僧不是“洁版”
阅读提示:早在吴承恩之前,西游故事已在民间野生野长。如果经典不容触犯,连吴承恩的《西游记》也不会有了。
撰稿/曾念群
2017年的贺岁片《西游伏妖篇》,恐怕和我们印象中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大相径庭,尤其是吴亦凡饰演的唐僧——虚荣、伪善、奸猾,把唐僧的常见影视形象颠了个底朝天。
谈及《西游记》的影像化,1986央视版电视剧是最大原罪,只缘太多人身在庐山,不自知而已。从二度创作的角度来说,不得不承认杨洁引领的这次提纯还是相当成功的,以至于民众皆以为这就是吴承恩《西游记》的本来面目,而后来诸多影视版本皆以此为纲,不敢轻易跨越雷池。
殊不知,《西游记》本就是暗黑童话,唐三藏并非至善完人,而悟空、八戒和沙僧,更是食人妖兽,2014年贺岁片《西游降魔篇》所降之魔,就是诸位。到了第二部,导演徐老怪说,《西游伏妖篇》是一个驯兽师带着三只野兽上路的故事。这就对了,这才是《西游记》该有的样子。许多心地善良的人有所不适,或不愿相信,皆为央视“洁版”后遗症。
在央视洁版中,唐僧是“政治正确”的集大成者,连对悟空的误解与冤枉,也是凡胎肉眼与慈悲心肠所致。如今回望当年的唐僧形象,似乎也没有那么完美。一来太“面”,弱不禁风的,不符合远程驴友长途跋涉的形象,且凡事都等着徒弟去解决的作风,与大唐智者的定位不相匹配;二来太“奶”,细皮嫩肉的,一路妖精不是想吃了他就是想跟他睡觉,一个修行之人让人看着性起,那这个人的修行肯定是不够的,出尘脱俗的人,总不至于让人看了哈喇子直流。
与央视版相比,此番唐僧的颠覆可谓摧枯拉朽。
影片上来就是他的黄粱一梦:扭曲的梦境中,连大雷音寺也成了小人国,看似娱乐颁奖礼的恶搞,其实是对唐玄奘虚荣的隐喻。中程的师徒危机中,主创又给玄奘法师贴上了虐待动物、蹂躏尊严、伪善巧辩等一系列标签,高僧不再像高僧,而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企业大BOSS。
换作八九十年代,这些“政治”不那么正确的元素,断断不可能出现在唐僧身上。然不管你相信与否,这些皆是对吴承恩原著的抽取。以小说第五十六回为例:悟空打死了几个草寇,大慈大悲的唐僧念念有词,别以为他在超度亡灵,其实他是在撇清关系:“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人。”八戒笑他推了个干净,他又赶忙说:“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悟空听着搓火,往尸体上加了几棍子,并告诉师父天上地下他都有关系,告也白告。唐僧自觉无趣,又以教导悟空要有好生之德为借口,把自己那点小心思抹了个干净。
到了《西游伏妖篇》中,吴亦凡化身的师傅那叫一个世故圆滑。他有时无奈,饥病交集,还要哄几个徒弟卖艺乞食,一看悟空没轻没重砸了人家场子,立马化作驯兽师,鞭挞加唱咒。他有时狡黠,用莫须有的如来神掌来制约悟空造反,结果被八戒出卖,侥幸躲过一劫后,他又借悟空之手来报复八戒。而与原著小说高度一致的是,关键时刻必撇清干系,明哲保身。在比丘国闯祸后,国王怒问是谁干的,他毫不犹豫指向了悟空。正如徐老怪所言,这是一个驯兽师与三只野兽上路的故事,唐玄奘攘外还必先安内,处处如履薄冰,两面三刀在所难免,这也是人性求生图存的根本。
《西游记》被奉为经典,得益于后来“四大名著”头衔加官进爵,加上1986版电视剧的火上浇油,但这并不意味着经典不容触犯。在胡适眼里,《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其实早在吴承恩之前,西游故事已在民间野生野长,吴承恩上一朝的杂剧名家杨景贤就荟萃过一版《西游记》,如果经典不容触犯,连吴承恩的《西游记》也不会有了。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