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泽鹿鸣
撰稿|东 梁
去年是老一辈艺术大家张大昕先生一百周年诞辰,“时光镜影——张大昕、张弛父女作品展”在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举办,其中展出了部分经典年画作品,深得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喜爱,甚至仍觉意犹未尽。应大家的热切期盼,在著名艺术家、张大昕先生的女儿张弛女士的支持下,又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举办“春泽鹿鸣——张大昕年画展”,展出张大昕先生创作的全部35幅年画作品。
张大昕1917年出生于上海川沙,1931年上海和安小学卒业,入吴淞中学学习,对美术萌生浓厚兴趣。1933年16岁时在徐家汇天主教堂拜师意大利雕塑家赫伯特,学习西洋画基本造型艺术,1934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素描,因对山水画兴趣倍增,于是专攻中国传统山水画。19岁时拜金梅生为师,学习年画,23岁拜郑午昌为师,学习国画山水,1951年拜上海中国画院院长贺天健为师,专攻宋元明清传统山水画。张大昕的艺术生涯,便是围绕年画和山水画两条脉络展开。
1949年,张大昕参加解放军,在文艺队美术组创作领袖像。1950年开始从事年画创作,众多作品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美术出版社出版,其中《咯咯鸡》《串木珠》《宝宝看画报》 等作品广为群众所喜爱,再版无数,并被印在热水瓶、脸盆、大茶缸上,成为那个年代特殊的风尚。
同时,张大昕一辈子钟情于山水国画,画年画只是为了生计,一俟生活稍有稳定,他便投入山水国画的创作。张大昕1951年起入山水画大师贺天健门下,得其亲授,1952年,为迎接世界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张大昕与贺天健合作巨幅金碧山水《锦绣河山》,采用传统大青绿勾金法表现山川,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为了山水画的创作,张大昕放弃了很多机会,他也一直告诫女儿张弛:画画的目的不能是为了卖画,做一个画家,就要有自己的追求,就是画那种可能是卖不掉的画。唯有心灵的自由,才有笔墨的自由,才有艺术的自由。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伴随着中国农历春节趋吉避凶的活动产生,故名年画。作为一种正式的民间画种,年画约始于五代北宋,其渊源却可以上推至秦汉或更早的驱鬼、避邪之类的守护神门画。新中国成立以后,年画更加成了一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日趋丰富。年画的创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影响力既深也广。张大昕先生不拘泥于传统年画的条条框框,从时代出发,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落脚点,他创作的年画不仅在当时成为了那个年代特殊的风尚,而且在现在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独特的见证,可以说,张大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一大批年画真正影响了两代人的视觉经验。
以前上海百姓们在过年时,都要在家里挂一幅年画、一副对联,所以年画要有看头有讲头,张大昕先生的年画之所以家喻户晓,甚至直至今日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在于其反映了最具特征的时代印记,承载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进步,折射了社会温情和人民愿景。此次举办张大昕先生的年画展,让年画回归大众视野,是我们对社会发展的回望,对经典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过年仪式感的重塑。可以说,张大昕先生的年画既有温度,更有温情,希望能以此展为冬日申城增添温度,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