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申江寻梦尽繁华

日期:2018-04-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撰稿|徐 枫
 
  每天,你都生活在这座城市中,可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它呢?是否真的了解每条街道背后的故事呢?
  上海,是一座具有吴越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且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现代冲击的国际化大都市,它包罗万象的海派气象,总吸引着众多游人访客前来一睹风采。上海景点多如繁花,即便是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人也会对一些地方尤感陌生,但《非常旅行》的作者们,身体力行,游走于城市中,并忠实地记录下他们的体验。这些背包达人们日常从事的工作各不相同:编辑、撰稿人、记者……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旅行实践者。经典之处则尝其韵味,新潮之处便品其活力,和平饭店的爵士乐队、半岛酒店的下午茶、黄浦江的夜游、老外街的酒吧派对……经由这些对这座城市食髓知味的体验家们的讲介,读者们对上海旅行的热情愈发高涨。其实他们写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地方,但是,他们挖掘出的是熟悉背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些多年来以上海为写作对象的作家们,已将脚印化为哲思的步伐持续前行,曲径通幽,体味着上海更为深邃的精妙之处。
  马路是解读城市的密码。出了巴金故居往左,就是湖南路,没有到过湖南路的人,很难想象这里呈现出的静谧与优雅。湖南路的一头是年轻人非常喜欢逛的1984BookStore和日本夫妇开的咖啡馆,另一头则有大隐于市的泰式餐厅,那里有出乎你预料的安静。
  要是沿着武康路往前走,你会来到黄兴的故居“黄公馆”,孙中山曾来此与黄兴商议要事,虽然黄兴只在此居住了四个月。
  自宋庆龄故居沿淮海中路往东走大约15分钟,便能来到徐汇艺术馆,一座三层砖混结构的西式建筑,并不是很多人知道,它的前身是鸿英图书馆,由实业家叶鸿英捐资建造于1933年。
  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等在这里创设了著名的鸿英图书馆,当时藏书达到15万册。1947年,贾植芳先生出狱后,潜居在西郊法华镇农民家写论述清王朝兴亡史的专著《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时,由于有特务盯梢,只能叫妻子任敏去鸿英图书馆查找资料。1949年《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由棠棣出版社初版,责任编辑是历史学家李平心,该书丰富扎实的史料主要得益于鸿英图书馆。
  1955年1月,鸿英图书馆与新闻图书馆合并,成立上海市报刊图书馆,成为一个报纸、期刊专业图书馆,上海市报刊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合并,全部藏书移并至上海图书馆。所以,它其实就是现在上海图书馆的前身。
  巨鹿路上的刘吉生住宅,即现在的上海市作家协会,外观为希腊风格,立面对称,一正两厢竖向分为三段。南面朝向花园设主入口,爱奥尼柱式门廊贯通两层,二层柱间设弧形阳台,铸铁花饰栏杆轻盈雅致。
  这是邬达克在上海留下的足迹之一,1918年,经历颠沛流离的邬达克来到上海,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上海传奇”,书写了上海近代建筑史辉煌的一页篇章。
  申江寻梦尽繁华。
  对上海文化、上海建筑、上海历史的寻访毫无疑问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知道路标在前,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永远无法抵达。
  时至今日,旅游早已不是件新鲜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想走出家门,前往这个世界任何一处都不再困难。但仅仅学会了“走出去”,却还只是第一步。只有纯粹的旅游产品是不够的,如果在其中再加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就能让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我们相信,这样都市旅游才会更具魅力。
  行路如阅历,读过往今朝,行足下千里。走马观花的旅途终会使人意识到食之无味的遗憾,也因此,《非常旅行》这样的书才应运而生。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