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毁灭你的并非你的对手
撰稿|邓思渊
2007年微软如日中天时,Windows Vista的发布是IT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微软这个软件巨头凭借Windows、Office和Wintel联盟事实上垄断了整个IT界。尽管有比尔·盖茨的那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我们也很难想象这个巨人会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现在的微软虽然仍然庞大,但最要紧的是:它已经“不再重要”。
熊彼得所提出的最重要的也是最著名的概念就是“创造性破坏”。创新的发生是以破坏旧的经济结构为代价的,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淘汰掉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这在微软的历史上显得最为贴切不过。在这十年的过程中,微软并没有失去PC上的操作系统霸权地位:大家仍然用PC,PC上也仍然基本都安装着Windows;但问题是,PC本身变得不再重要了。目前全世界的智能设备中,PC所占据的比例已经降到了40%。大家用得更多的设备是智能手机。
按照国内互联网圈的流行说法,这叫做“降维打击”:最终毁灭你的并非是你的对手,而是一些全新的东西。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对于微软来说,他们面对的困境和写下《出师表》时的诸葛亮很有相似之处。创始人比尔·盖茨很早之前就已经退出微软的日常管理;而史蒂夫·鲍尔默是一个伟大的销售员,却显然不再适应这个桌面已经变得不重要的世界。于是,《刷新》的作者,这位来自印度的萨蒂亚·纳德拉接过这副重担,试图带领微软走出困境。
作者所提出的微软的三个新的支撑点:云,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
云是当下:微软当然仍然在努力面向消费者,迭代操作系统和诸如Office这样的办公软件;但同时,微软的重心移向了云端,这从纳德拉自己这个微软云服务领导人被选拔为首席执行官的动作便可见一斑。失败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说明微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想要追平安卓和iOS的努力已经不可能,但是微软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体量,仍然能够在服务商业用户上发挥其能量。事实上Windows Azure云服务也的确是微软目前最成功的产品之一,就连苹果也依赖于这项服务。
人工智能是未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微软常常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微软掌握着很多黑科技,但是很少能够真正将这些黑科技产品化;但是一旦真的实现,就领先业界数年。混合现实头显HoloLens就是典型,直到它发布了三年已经停产之后,市面上还是没有真正能够与它并驾齐驱的产品。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微软拥有业界顶级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技术,但是却很少能体现在它的产品里。而纳德拉所做的,正是打破这一“怪现象”:同样HoloLens也可以看作是这一努力的一部分。
而量子计算则是终极。这可以看作是计算机领域发展的圣杯,而微软的Station-Q则一直在做这样的基础研究。相比于谷歌的D-Wave,他们非常低调,但是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还是实际理论进展,都远远胜过谷歌。从这个角度来说,量子计算的确可能先由微软来实现——然而这并不排除微软一贯的拖延症:已经有很多次“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情况发生了。
微软所面对的这些困境,实际上也并不是微软独有的: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依靠某个革命性技术或者产品而成长起来的大公司,也都会面对如何在增长到边际的时候转型,将公司带往新的蓝海;就算是如日中天的谷歌和苹果,也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国内的百度也喊出了“AI First”的口号。微软的“刷新”,也对后来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纳德拉是否能将这个巨型技术公司带出困境,走上新的辉煌?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