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艺术品的命运,往往残酷得令人惊心

日期:2019-01-1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这部寻找被毁、失窃、遭到破坏的艺术品的另类艺术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成为我们最主流艺术史之外的艺术指南。

撰稿|康华


  会写畅销小说的艺术史学者诺亚·查尼继《艺术窃贼》《伪造的艺术》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失落的艺术。在其新作《失落的艺术》中,他开篇点明主旨:“想象一家失落艺术品博物馆,其经典藏品数量超过全世界现有博物馆藏量的总和……这样一家收藏失落艺术品的‘博物馆’,刻骨铭心地提醒着世人,人间珍宝得之难而失之易。”虽然还没有进入他布下的故事,这样的开头已经带着些微的伤感和苦涩,让人感叹艺术品的脆弱,感叹经由不同的方式,诸如偷窃、破坏,经历战争,被捣毁或被艺术家自己毁掉,都会造成艺术品的失落,就是好好地收藏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也不安全。

  《失落的艺术》不同于惯常的艺术史,把大家耳熟能详的艺术品做出严肃认真的罗列。这本书把大量失落的艺术及其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般讲给读者听。这本书既可以拓展艺术生阅读的边界,也为非艺术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端口,可以进入其中,一览失落艺术的风貌。诺亚·查尼说:“今日大多数的艺术史聚焦于大约200件幸存的重要作品,反复对它们加以说明和讨论。但还有许多失落的艺术品,在它们存世之时,与这些幸存艺术品同样重要,同样值得赞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部寻找被毁、失窃、遭到破坏的艺术品的另类艺术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成为我们最主流艺术史之外的艺术指南。我们也可以说,它首要的是填补了现有艺术史的空白。《布鲁克林铁路》评价说:“这本书的范围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熟知的艺术史的学科。”

  作者诺亚·查尼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熟知每一个失落艺术背后的故事,并具备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一个个关于失落艺术的故事,在他的生花妙笔下,生动地还原了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每一段历史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2002年12月7日,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失窃了两幅梵高作品:《席凡宁根的海景》和《离开纽恩南的教堂》。2016年9月,这两幅画在那不勒斯黑手党组织‘克莫拉’一个党徒度假村的墙上发现。”再比如,讲到“犯罪界的拿破仑”亚当·沃斯与侦探威廉·平克顿的关系时,他如此写道:“亚当·沃斯主动找到威廉·平克顿,想请他当中间人,将20多年来盗来的庚斯博罗还给阿格纽美术馆……在这场交易期间,亚当·沃斯用了3天时间向威廉·平克顿倾吐衷肠。反讽的是,他觉得唯一剩下的朋友却是他的克星。这场不寻常友谊的结果是,庚斯博罗的失窃画作回到了阿格纽美术馆。”还有那些如同神一般的存在的艺术大师,比如毕加索、莫奈等人曾经亲手销毁过自己的作品。

  这些失落的艺术不仅局限于绘画、建筑、书籍、影像、雕塑、器物,还包括失落的城市、失落的遗物等。那些永远消失艺术品令诺亚·查尼心怀戚戚焉:“研究艺术史最大的挫折之一,就是知道了许多听上去神奇的作品失落了。”所以他发出这样的呼声:“失落的艺术品能够复制吗?”作为读者,大家自然在扼腕叹息之余,也希望有一天借助现代科技,这些失落的艺术品可以起死回生。

  此书一出,迎来多家媒体的评论。《泰晤士报·星期六评论》点评道:“本书暗示,若有一家专门搜藏失落艺术品的博物馆,其藏量会超过现有一切博物馆藏量的总和。这或许听上去像一个伤感的统计数字。不过,你会即刻明白,那些艺术品当初激发的奇迹,仍可大致找到。”《布法罗新闻》的评论是:“这是一本出色的艺术指南,插图精美;书中艺术品的命运,往往残酷得令人惊心。”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