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属于连环杀手,艺术属于冯·提尔
撰稿/韩浩月
《此房是我造》是个糟糕的译名,这种蹩脚的译法,很容易让那些挑剔的观众错过。好在该片导演拉斯·冯·提尔的名字本身就带有强大的吸引力,尽管这种吸引当中,也包含了某种排斥与厌恶。
这部电影在台湾被译为《杰克造的房子》,容易让人想到“开膛手杰克”——但冯·提尔这部电影里的杰克,与电影史上诸多版本的冷血杀手杰克都不同,这个杰克智商与作案手段并不高,甚至算不上冷静、冷血,将谋杀与艺术创作衔接在一起,才使得他成为影史上又一个,将变态与艺术气质结合最为密切的连环杀手。
在这个虚构的故事里,变态属于连环杀手杰克,艺术则属于冯·提尔的。冯·提尔压根不屑于为杰克开解,他只是用杰克这个形象,来尽情宣泄自己的艺术品位。影片中,杰克杀人之后将尸体摆出造型、拍摄照片,并不足以证实他对“艺术”的追求已经迫切到了变态的地步,一切只不过是他的强迫症与洁癖使然。
童年创伤让杰克以杀人为手段获得内心平静,每次杀人之后无微不至的清洁工作,则使得他一次次得以逃脱——如果剪掉冯·提尔以作者身份强行介入影片的艺术展示,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犯罪片,电影对犯罪心理的克制展现、对犯罪过程的紧张刻画,都足以使它成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片。可要是以拍商业片为荣,就不是冯·提尔了。
《此房》2018年在戛纳首映时,有上百人中途离场,其中尤以杰克郊游时枪杀妻子与孩子引起抗议,但坚持看完首映的观众,还是给冯·提尔送上了掌声。送上掌声的观众,是因为看懂了冯·提尔的表达——在犯罪之外,《此房》清晰地传达出了一种与孤独有关的生存与道德困境——“弱者即正义”,“群体的冷漠”,“以杀戮的形式批判”,冯·提尔针对这三点,拿起电影作为武器,不惜以冒犯观众的形式,来提醒现代人注意人类生存的整体性意义,别让自我孤立带来暴行的肆虐。这是一般导演乃至绝大多数商业片与文艺片都所无法具备的勇敢。
《此房》之所以遭到大量观众反感,包括在国外专业打分网站上评价不高,是因为它真正给人类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美好的乌托邦想象,带来了一次精准的打击。在全球范围内,人们都对生活充满现代性而感到乐观,认为商业是最大规则,可以帮助秩序更加稳固,觉得信息、科技与智能,能够帮人卸下沉重的负担……
但《此房》却以标准的古典主义手法提醒观众,高度发达的科技与商业带来了更加令人窒息的集权,人们在高度依赖秩序时,往往也会忽略对道德与理想的重视。片中杰克唯一爱上的女人,在濒临被杀时打开窗户发出尖锐的呼救声,住满人的社区却无一人响应,就是最能代表冯·提尔创作此片的寓意之一。最后,杰克与他自己头脑里创造出来的维吉尔一起来到天堂与地狱的界限,发现天堂竟然是童年目睹的大人们集体割草的场景之后,杰克选择自我救赎,却坠入地狱岩浆当中,这也算冯·提尔难得地政治正确了一次。
其实,《此房》拍到这个程度,就已经足够,也符合电影发展的潮流,冯·提尔完全没有必要向帕索里尼致敬,非得令人产生严重的不安与被冒犯感。原样重现德拉克罗瓦1822年油画《但丁的渡舟》,更有炫技的嫌疑了。在一部影片里,过多地“置入”绘画、音乐、历史、宗教、艺术等元素,已经不是前卫,而是一种老派或者说迂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