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重现一座古城的前尘旧影

日期:2019-02-2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王淼


  所谓“影子之城”,在萧易的语境中,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已经看不到了,然而它又的确存在过,曾经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城市,这座影子之城,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广汉市。

  时间上溯到1941年夏天,受民国元老戴季陶先生委托,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刘致平一起来到广汉,参与当地重修县志,以及拍摄、测绘古建筑的任务。在广汉期间,梁思成与刘致平每天游走在大街小巷之间,在衷心赞美广汉民风之淳朴、建筑之精美之余,拍摄了城墙、会馆、文庙、武庙、公馆、书院、寺庙、道观、宗祠等各种建筑,为一座古老的城市留下了一整套珍贵的影像资料。六十多年后,萧易即以这些照片为线索,重新挖掘古城的历史和沿革,还原古城的旧貌,讲述古城的故事,写下了这部《影子之城》。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抗战烽火正炽,时代风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广汉如同国内许许多多的古城一样,虽然古建筑已经开始进入凋零时期,但毕竟还存留着众多古建筑实物。当梁思成与刘致平走进广汉地界时,他们眼中的广汉依然是市面壮丽,城郭井然,城中的住宅,多是地主的深宅大院,或者商贾的临街铺面,乡间的民居,则散落在色彩斑斓的田畴之间,一个接着一个,灰色的院墙围起小小的院落,里面分布着房屋、树木、草垛、菜畦——所谓“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其实也是农耕时代中国所有小城的日常景象,衙署、文庙、宗祠、寺庙、会馆、牌坊……几乎是每一座小城的标准配置。不同的建筑自有着不同的功用,文庙象征着文风的兴盛,宗祠意味着宗族的凝聚力,会馆充当着办事处和旅馆的角色,牌坊讲述着忠臣、贞妇、烈女、孝子、善人、义士的故事。浸染与教化更是无处不在,大人带着孩子过桥,常常指着栏板上雕刻的故事教育孩子,像什么“安安送米”、“郭巨埋儿”等等,难怪有人会说,“过一次桥,相当于看了两折折子戏”。

  小城既是安顿身体的地方,又是安顿心灵的地方,尽管在梁思成和刘致平走进广汉之日,清代衙署已经变成县政府所在地,卫生院占据了某个不知名的祠堂,亚圣祠变成了警察局,黄州会馆则摇身一变,成为一所兵站……但古城的格局还一如其旧,古城的老建筑还一应俱在,而我们也得以在梁思成和刘致平的镜头里,依稀看到曾经的广汉,看到一个美轮美奂的影子之城——虽然已是风烛残年,却依然透着睿智、透着神采。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原本即是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有实用的考虑,又有审美的考虑,无论是选址,还是布局,乃至一砖,一瓦,一匾额,一柱础,无不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通过梁思成和刘致平拍摄的照片,我们不仅重新见识了中国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和飞檐翘角之美,同时也领会到古人教人怎样做人、怎样处世的潜移默化之功;通过萧易写下的文字,我们不仅重新感受到一座充满人情味与人间烟火气的、活着的古城,同时也感受到家园的温馨,感受到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

  梁思成和刘致平拍摄的这些照片曾经一度不知所终,当它们重见天日,并被萧易以文字解读的方式展示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只是一座影子之城,我们同时也看到了这座小城背后所承载的中国城市的命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