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的释迦牟尼
撰稿|彭衍纶
早期的佛典对释迦牟尼的生平多仅作片段式的平实记述。受到希腊文化的浸染,约形成于部派佛教晚期、大乘佛教初期。其时开始有系统描述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其内容多以释迦牟尼“八相成道”为总线索,结合印度民间有关诸神佛迹等神话传说,叙述释迦牟尼充满丰富意蕴的一生事迹,是释迦牟尼事迹叙事文学的文本载体。最初的佛传图像是从印度民间崇拜的诸神像转化而来,仅以标记性符号象征释迦牟尼。后汲取希腊式雕像和浮雕艺术特色,创制佛像与佛传故事浮雕,形成独具特色的犍陀罗风格艺术,并与秣菟罗和阿玛拉瓦蒂,将印度本土传统与外来因素融会贯通,使佛传图像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向东扩展,经由中亚出入中国境内,成为释迦牟尼事迹叙事文学的图像载体。以上为作者对于本书考察材料的发展、形成历史的梳理、见解。而无论是释迦牟尼事迹叙事文学的文本载体或者图像载体,本书的呈现均极为到位。
全书一气呵成,内容环环相扣,以释迦牟尼“八相成道”为线索,将之分为诞生神话、降魔成道神话、初转法轮神话、涅槃神话四部分,彼此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性。作者明白地指出降神母胎、树下诞生、七步宣言、行灌浴礼的诞生神话阶段使释迦牟尼初具神性特质;降魔成道神话是释迦牟尼从人格化形象向神格化形象过渡的重要阶段,成道后的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意味着佛、法、僧三宝具足,并使教化的婆娑世界具有新秩序;初转法轮神话是释迦牟尼神格化形象的完成阶段,佛教由此有了完备的形态,具备宗教所需的基本要素,成为正式的宗教;“涅槃”意味着释迦牟尼完全脱离三世轮回,达到永远寂灭的境界,是释迦牟尼神话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佛教宗教性最集中的反映,宗教作用发挥至极致的重要体现。
此书充分引用、论证相关的文本与图像,剖析释迦牟尼神性的由来,找寻释迦牟尼从历史人物转变为神话人物的关键。在作者的考察下,获知释迦牟尼事迹叙事文学主要文本的形成与图像的成熟,均离不开与亚欧多种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且结合佛教发展的历史背景来看,尤其与希腊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部派佛教晚期逐渐勃兴的大乘佛教趋于世俗化和大众化的发展,以释迦牟尼为核心的神话开始扩展为三世佛与三身佛的神话体系。同时,脱胎于释迦牟尼神话模式的菩萨和高僧的形象也逐渐神化,使得佛教的万神殿最终扩展为“恒河沙数”的无穷境地。在这层意义上,亦是佛教从自释迦牟尼创立之初,仅仅以“四谛”和“三法印”为理论核心的学说派别,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以“信仰主义”为核心的世界性宗教的关键所在。
民间文学学界一般认为,如属历史人物的故事大致可归于传说,传说是一种散文体民间文学体裁,属历史性较强的民间故事,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日常生活有关。学界对于民间故事范围的界定通常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所有的散文体民间叙事文学,包括神话、民间传说和狭义的民间故事;狭义的民间故事则指神话、民间传说以外的散文体民间叙事文学。换句话说,如言“故事”,其涵盖度似乎可较宽广,避免局限一格。其实,此书引述的文献亦非全是口传资料,或许“释迦牟尼事迹叙事文学”亦是书名在“释迦牟尼神话”“释迦牟尼故事”之外的另一参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