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未能满足我们
如果《双子杀手》导演署名不是李安,哪怕是另一位好莱坞常规导演,仅保留威尔·史密斯一块招牌,《双子杀手》在中国市场的境遇都可能会好得多——至少由他参与的绝大多数电影,比巨石强森主演的那些简单粗暴的故事更有看头。可惜这部电影的大帽扣在了华人导演李安头上,注定了中国影迷对它的期许要远大于好莱坞常规。而同期引进的另一部好莱坞名品《沉睡魔咒2》更惨,不但票房和《双子杀手》一样爆冷,甚至连絮叨絮叨它的人都没有。
技术方面先按下不表,李安拿下这个在好莱坞兜兜转转了几十年的克隆人选题,就已经给自己挖好坑了——《双子杀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迪士尼曾召集《壮志凌云》导演托尼·斯科特,以及后来《变形金刚》系列的制片人唐·墨菲和编剧达伦·克莱姆组成黄金三角,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克隆人风暴。
1996年7月5日,地球上首个动物克隆个体克隆羊“多利”横空出世,被科学界普遍认为是生物技术新时代来临的标志。在这个令人欢欣鼓舞又饱受争议的事件背景下,克隆人主题的《双子杀手》显得非常时髦,也很容易引发市场的共情。可惜好莱坞人脸捕捉技术直到千禧年后的《指环王》时,方在“咕噜”一角上技惊四座,而上世纪90年代的托尼·斯科特和迪士尼琢磨来琢磨去,最终因为工业条件限制放弃。
关于克隆人的电影和故事,则要比克隆羊“多利”早得多。早在1982年,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就曾携手哈里森·福特推出过一部叫《银翼杀手》的电影,故事背景正好放在我们生活的2019年,所不同的是,电影里的2019年比我们当下科幻得多,残暴的人类正利用克隆人拓荒宇宙。《银翼杀手》并非原创剧本,它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1968年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换句不尽恰当的话说,关于克隆人的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或哲学的各种思考,已经是当下电影观众爷爷辈就开始的事情。
一个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如果李安不能赋予它新的使命和思考,那这个故事只能被打上过时的标签。更悲剧的是,近年一系列克隆人题材电影的败北,已经为《双子杀手》惨淡的命运埋下伏笔——2017年10月末,《银翼杀手》的续集《银翼杀手2049》得以引进,掌镜人是《边境杀手》和《焦土之城》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然而票房止步七千万档;2018年11月,中国观众的老朋友基努·里维斯携新片《克隆人》卷土重来,结果票房才区区532万。同样是深秋票房淡季,克隆人题材的《双子杀手》再战江湖,当前票房已经算是同题材近年中国市场的最好业绩了。
从技术场面看,《双子杀手》无愧为好莱坞一流制作,节奏酣畅淋漓,故事行云流水,视觉赏心悦目,然而优点似乎也仅限于此。《双子杀手》最大的尴尬就在于,你把他当作李安作品来看,他并没有给你提供更多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而你把它当作爆米花视效片来看,又明显心有不甘,结果卡在了左右摇摆的瓶颈上。但凡内心期许得不到满足,或形成巨大反差的电影,都很容易成为吐槽的对象,哪怕他是令人敬爱又令人痛心的李安。
可惜了,李安并未能沿袭他博大和深邃的哲思,这一次用最好的技术讲了一个过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