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好莱坞也有“触不可及”的地方

日期:2019-12-0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一旦“肤色正确性”先入为主,这个故事赖以生存的灵魂便已“魂飞魄散”了。
撰稿|曾念群

  

  距离法国版上映八年,《触不可及》迎来了它的美国籍克隆兄弟,几乎一样的基因和故事框架,出来的却是气质秉性迥异的克隆体,看似制作精致,却哪哪儿都透出赝品的气息。

  遥在2004年,法国导演奥利维·那卡什从一个纪录片中初次领略这个故事,便动了改编剧情电影的念头,直到2008年,终于有了付诸实施的机缘——他有了原型人物自传小说《第二次呼吸》作为后盾。《触不可及》上市后,票房和口碑双收,全球报收4.26亿美元,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眷顾,就连未得引进的中国,豆瓣TOP也给出了25名的历史高位。

  美国版《触不可及》并不讨好,连美国人自己的烂番茄,新鲜度也不过40%,MTC才46分,口碑惨败。相比之下,中国观众要柔软得多,豆瓣给出了7.7分,然而上映十天票房勉强过两千万元,近年频频上演好莱坞救市福地的中国市场,这次早早弃之。《触不可及》的美式克隆,算是以败北告终。

  其实美国人对法国版的贡献也不小,当年助力其全球丰收的发行公司,正是美国的韦恩斯坦影业,换句话说,是美国人把这个故事贩卖到世界各地的。有趣的是,当年《触不可及》一片叫好声中,唯美国《综艺》杂志跳了出来,痛批其为“宣扬挑衅、好斗”以及“种族歧视色彩”。当年美国金球奖虽说给了《触不可及》提名安慰,大奖却给了另一部法语片《爱》,同年第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小金人,美国人同样发给了《爱》,《触不可及》连提名都没给。

  那是2013年前后好莱坞文化的“肤色正确性”,现在正好戏剧性地反转过来,《触不可及》要是晚生几年,结果可能是个大逆转。

  两年后的第87、88届奥斯卡上,4项表演奖20个提名均被白人包揽,肤色单一问题被美国人提上“议程”。接下来的第89和91届奥斯卡,黑人演员马赫沙拉·阿里先后凭借《月光男孩》和《绿皮书》两次捧起奥斯卡最佳男配小金人。夹在中间的第90届,黑人领衔的《逃出绝命镇》不仅列席最佳影片的角逐,还在分果果大会上把最佳原创剧本收入囊中。更扯淡的是,连漫威的《黑豹》也提名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触不可及》要是晚生几年,必然是这场矫枉过正的“肤色正确性”运动的佼佼者。

  看上去更加“生而逢时”的美国版,这一次却没讨着好,首先在于它得其形而不解其中意,就像是一个精美工艺品的复制品,乍看哪哪儿都相似,却经不起进一步揣摩。美国版故事骨架基本套用法国版,同样起于违法飙车戏,连白人老板假装抽搐的细节都原搬照抄,接下来黑人小哥都偷了白人老板的东西,而且都是老板亡妻的礼物,这样的重叠还有很多——我并不反对翻拍作品延续原作骨架,但首先要做到本土落地,虽说美国文化脱胎于欧洲,精神气质和人文追求均有不同,哪怕是对原著致敬的环节,也必须建立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否则怎么看都有高仿赝品之惑。而像安排黑人小哥“擅自做主”与笔友见面的细节,反而让菲利普原本大气而不失小可爱的人设崩塌。

  话说回来,究这些细节对电影已于事无补,从凯文·哈特主演的黑人小哥亮相开始,就一脸“我是当下好莱坞流行大男主”的架势,已经不再是法国版太极推手式的缠绵与调和了,一旦“肤色正确性”先入为主,这个故事赖以生存的灵魂便已“魂飞魄散”了。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