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石伽:天然翰墨一书生
自称“西泠石伽”的老画家申石伽先生在画坛享有盛名的时间颇早,凭借着笔墨精到的《十万图册》,一时声名鹊起,为人所瞩目。海上画坛,向来人才辈出,尤其山水一科,其时,张大千、吴湖帆、郑午昌、冯超然、贺天健等,皆堪称执牛耳的一方诸侯。在这样的局面下,年轻的申石伽,就凭着过硬的笔墨功夫,将《十万图册》画得风生水起,姿态万千,为人所惊艳。
画内功夫画外求,申石伽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绘画艺术成就,与其终生嗜好读书、作诗不无关系。相貌清癯的他天生一副书卷气,不仅写得一笔好字,更擅长吟诗作对,与其说他是一位浸淫笔墨世界的画家,还不如说他天然翰墨一书生。
尽管成名颇早,然而建国后,申石伽并没有在名利圈里打转转,争名位、夺权力对他来说,都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在纷纷扰扰的海上画坛,少了这位书生的身影,他将大量精力投放到绘画艺术教学上,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职期间,申石伽以其丰富的学养、扎实的笔墨、儒雅的风度,吸引并影响了一大批艺术家。不仅如此,雅好京昆、评弹的申石伽,还广结善缘,并收下杨振雄、岳美缇两位表演艺术家为徒,将其独门绝技——画竹之法倾囊相授。
竹子,是申石伽笔下一绝,在数十年的笔墨生涯中,申石伽对竹子的刻画描摹,可谓“日间挥写夜间思”,而他笔下的竹子,也的确打破古人传统,变得越发俊俏多姿起来。不仅有墨竹、朱竹、双钩竹,更创造性地表现了雨竹、风竹与雪竹……无论偃仰开合,无论转折顿挫,皆顾盼生姿,清韵阵阵,惹人情思。其实,要画好竹子,要求并不高,无外乎两点,一是练好书法,懂得落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二是讲究构图,要画得清而不乱,雅而不俗。然而,就因为这两点,却难倒了历代无数画人。申石伽不仅在笔墨上师法古人、取法自然,更结合实践,无形中将深厚的诗文功底与笔墨技巧相结合,看似行云流水、简洁朴素,实则笔笔有内涵,处处见学问。除了一笔高古俊雅的书法之外,申石伽还广收博取,不仅日日观竹赏竹,还从昆曲小生的水袖翻飞中寻找灵感,启发构图。正如他同岳美缇所说的那样:“我画竹子,寓意的就是昆曲巾生啊。”
的确,儒雅、多情、潇洒、清秀,舞台上的巾生是《牡丹亭》里的柳梦梅、《玉簪记》里的潘必正,《西园记》里的张继华……而到了申石伽的笔下,就成了一竿竿翠竹,风标独立,雅韵天成。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一笔画竹的独到技法,申石伽从没想到“莫把金针度于人”,而是将多年心得撰写成文,更配上大量技巧分解的图谱,予以整理、出版,泽被画坛,影响深远,功莫大焉!
“少不出门是废人,老不出门是贵人”。申石伽晚年,几乎足不出户,然而天下大事,艺坛风云,却始终在他不大的画室中吞吐着。哪怕早已桃李满天下,对于自己儿时在浙江的恩师,申石伽依旧不忘师恩,与老同学叶浅予等一起,为老师树碑立传,以表达自己深深的谢意。即使年近九旬,他依然孜孜不倦地画着心爱的竹子,更多次将《十万图册》加以重绘,力求一次比一次更精到,更用心。他的一生,并没有大富大贵,声名显赫,却用自己的心,凝结成一幅幅隽秀雅致的竹,一首首古韵盎然的诗,传唱人间。
人生何似诗百篇,申石伽丹青不朽,诗韵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