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食物,改变人类史

日期:2020-05-2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人类文明史,就浓缩在一饭一蔬里。“吃什么”和“怎么吃”成为特定的文化印记,传承下来。食物习惯用无声的语言,用色香味直观地为人类提供各种文化标签。
撰稿|曹 辉


  有人说“食物是历史的注脚,文化的样本”,确实,“吃”是生命体本能状态的反映,倘若没有食物为生命提供基本保障,一切都没有意义。英国作家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的这本《吃: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饮食之书,从全球视野出发,对人类和“食物”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脉络清晰的食物链和不同时代的食物清单,把“吃”这个令人愉悦的动词演绎成一种具有更深内涵的饮食文化。

  人类文明史,就浓缩在一饭一蔬里。“吃什么”和“怎么吃”成为特定的文化印记,传承下来。食物习惯用无声的语言,用色香味直观地为人类提供各种文化标签。人的饮食喜好,也会成为他人对其的一种客观代入,食物正是用这种方式,诠释人类的身份地位和家庭背景等。知名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有言:“告诉我你吃什么,我会告诉你你是什么。”这话,绝对空穴来风。本书意在告诉读者,作为连接存在之链环节之一的食物,是人类拼命想要主宰的生态体系的实质所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把食物作为世间最有质感的课题进行研究。

  “吃”虽是一种本能,食物则是一种后天的可选择的人为的行为,食物的发展是个路漫漫其修远的过程,其间,有舍弃、有进步、有交叉、有融合,正是这些与时俱进的变化,最终达到了食物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变数与综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食物从原本单纯的温饱上升到了更高境界,从搭配到营养,从粗劣到精致,阶级分化也为食物的等级无意间创造了条件。从吃饱吃好到吃精,是从贵族到平民身份的过渡。其中,减肥成为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书中例子比比皆是,有某大臣,其“墓室墙上,得意地画着种种税收所得,这些壁画列出了供养一个帝国的食物清单,有一袋袋的大麦、一堆堆的糕饼和坚果惟及成百上千头牲畜”;有恺撒是节俭的典范的故事,他爱吃平民百姓的食物,常在马背上匆匆进食……倘若以“吃”为百科全书的话,内容的磅礴毋庸置疑,素材甚多,各阶层亦有各阶层关于“吃”的拿手绝活儿。

  一个黄金时代的迷思是,精英阶层从他们的食物中获得审美和禁欲的乐趣时,自然对不雅饮食的入侵感到不舒服。譬如随着工业化进步而出现的易使人发胖的垃圾食品,还有抢占市场的快餐,都是对健康饮食的冲击。当然,身为食物原材料的某些生物,包括动植物,在人类进化史中充满了悲剧色彩。人类吃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所不惧,什么都敢吃,这是件令人听了极不舒服的事儿。单说人类什么都吃的行为,就有违生态法则。“劝君莫食春夏鱼,万千鱼籽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人类对动物保护的程度,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幸福指数,不少国家相继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这不但是动物的福音,也是人类对自己种下的善因。

  “食色性也”是中国古人总结的经验之谈,“食”居首位是众所周知的具有普世性的真理。翻开这本关于“吃”的百科全书,开卷有益是真,玩味的同时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所了解也是真。阅读此书,如果能从新的角度看待食物,“把食物史当成世界史的一个主题,结合人类的饮食与全球历史的发展,看餐桌上的食物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就更好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自然法则的支配和安排,是这本书带给我们思想和胃双重满足的终极目标。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