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从皇帝的宫殿到人民的博物院

日期:2020-08-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只有看懂故宫,读懂故宫才能感受它凝聚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反思。
撰稿|纪小涵

  自公元1420年竣工,时至今日,紫禁城在北京城正中心矗立了整整600年。600年风韵的皇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又有哪些值得你留意的角落和景致?你知道的、不知道的,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在这本专讲紫禁城建筑和历史的书里,都能得到最真切的回应。

  故宫的建筑构局站在景山最高处的万春庭便可一览无余,当这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中国皇宫建筑群再次被放大的时候,我们从中又能够看到什么?守了这座皇家大院十余年的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饶有深意的细节拼图,从寂寞的栏杆到拥挤的御花园,从“人”形大屋顶到那屋宇上的脊兽大世界,宫门重重庭院深,窗里窗外琉璃花开,书中讲述的每一处细节被作者赋予情感、被历史赋予秩序,细细读来就好像发现了一处处全新的景致。

  这宫城里最好看的是角楼,那是照着蝈蝈笼的模样建造的。

  烘托起这天下最壮观宫殿的是那成千上万的汉白玉栏杆。

  在紫禁城里一年四季、每时每刻、怎么开也开不败的是各式各样的琉璃花。

  把世界最大的宫殿再次放大,关于这皇家大院的好些故事就像那流动的护城河一样,再一点点浸润到你心里,看到的更多,读懂的也就更多,读懂了多了,视野也就更广阔些。作者把他对故宫的亲近和思考拉近在我们面前,显然是在告诉我们这景里还有景。

  本书分两册,上册写“帝王之轴”,下册写“东西六宫”,作者把紫禁城的魂拿出来讲,书中时不时会引入皇帝的视角,以历史的眼光来评判思考这皇家大院的主人如何对待天地家国,极强的代入感,深刻的反思与审视让人读罢瞬间酣畅淋漓又恍然大悟。

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轴


  晨钟暮鼓,皇城文道。六百年前,中轴线确定,紫禁城横空出世。有了中轴线,才有了这方方正正、铺排有序的威严皇城。作者讲这条“帝王之轴”上立起的三台三殿,讲这条“帝王之轴”引领的皇权印记。

  皇家大院里家国一体,国有前庭,家有后庭。东西六宫的每一座宫殿背后又有着鲜活的皇家日常。作者把有趣有料的八卦故事点缀其间,带你穿越回有生命力的紫禁之城。

  当上太上皇的乾隆一天都没在自己亲手创建的太上皇宫殿里居住过,倒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在宁寿宫区住了下来。

  紫禁城从皇家禁地变成故宫博物院,已有百余年,可未对游客开放的位置区域,至今仍有40 %。李文儒先生亲自摄影,在这本书中记录下了不为人知的故宫深处光景,跟随他的独家视角,你也能看到故宫闭馆时最悠然安静的模样,也能推开那些个禁宫的门,看一眼屋子里的清晰摆设和件件珍宝。

  紫禁之城,向来隔绝着皇家和百姓,都说明朝的天下是朱家的,清朝的天下是爱新觉罗家的。如今,这皇宫成了人人都可以进出的地方,但这个弥漫着帝制文化、皇权文化的实体空间没有任何改变,行走在这一长期固化了的“气场”中,人便很容易迷失在一时的虚荣和偏执里,走向历史和文明的倒退。

  只有看懂故宫,读懂故宫才能感受它凝聚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反思。从1420年到2020年,国民故宫文化通识书《紫禁城六百年》与你共读这座至伟的建筑和它背后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