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让老游戏永远不老

日期:2020-11-0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沈嘉荣、沈杉正是由此出发,选择了游戏这个被社会忽视轻视而对儿童成长极具价值的选题,不惜花大力气把它做得既有格调又接地气。
撰稿|朱棣云


  第一眼看到《中国老游戏》这个书名,我这个做过教育出版同时又是家庭教育科普工作者的第一反应是:“游戏哪里会老呀?”及至翻开书页,挑剔变成了惊艳,而后感佩,不禁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

  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小学搞教育综合实验,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自理能力、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其中有个措施是,每周压缩半天教学时间改做户外活动。学生那个欢喜呀!常常周一就盼着那半天早点到来。

  那天,校长亲自带学生去附近的山上玩。到了地方,校长说:“我们先自由活动,一小时后回到这里集中,再集体活动。现在解散!”大家“嗷——”欢呼一声散开了。一会儿,一个个又回来了,问校长:“我们玩什么呀?”校长惊得睁大了眼望着他们。这事让校长感叹连连:“孩子天生爱玩,游戏是他们的天性,让他们不玩才是难事。可现在,让他们自己玩,竟然不知道玩什么!”

  那些小学生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抱着长大,玩得最多的是语言游戏、智力游戏,价格昂贵的变形金刚和芭比娃娃,再就是去游乐场玩。

  那些传统儿童游戏,应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老去的。

  现在,这些独生子女已经做了父母,自然想不起和孩子玩那些自己都没有玩过的老游戏。加之生活的压力,家庭教育的零培训,他们为人父母,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裹挟,玩游戏那是瞎玩、浪费时间,孩子的时间不如用来多学习点知识、参加技能培训。

  传统游戏真的老了,被虚拟的手机游戏无情替代。

  可是,这些与游戏隔离长大的孩子,心智是不成熟的!那些一不小心就被网络游戏俘获成为网瘾者,小时候都没有好好玩过游戏。

  游戏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主要靠着成熟(包括遗传)和学习。而在“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人生奠基期,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成熟和学习是通过游戏来展开的。几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很开心地在妈妈的帮助下玩“躲猫猫”“荡秋千”“小鸟飞飞”了。1至3岁,主要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孩子自己游戏。进幼儿园以后,则进入角色游戏阶段。及至上学以后,游戏不仅更自动自发及更有创意,且逐渐发展成多种形式的自主活动。游戏发展孩子的动作,发展感知觉,发展情绪情感,发展认知,发展社会能力,培养好习惯等积极作用是被我们大大低估的。

  最难得的是,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所以总能随时随地自动自发地进行。而所有能自动自发进行的活动最具价值之点,在于这种内动力能促进内生性成长。有游戏滋养的孩子鲜活、灵动,生命力旺盛,可持续发展。缺少游戏的孩子成长动力不足,营养不良,身心发育都会受阻。为此,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甚至把儿童游戏称为孩子必须独立完成的“工作”,而主张教育者即家长、老师不要试图去替代孩子指导孩子,而该给孩子创设高质量的成长条件和环境,包括高质量的游戏条件和环境。

  沈嘉荣、沈杉正是由此出发,选择了游戏这个被社会忽视轻视而对儿童成长极具价值的选题,不惜花大力气把它做得既有格调又接地气。通过《中国老游戏》,他们替现代父母做了一件本该父母做却往往被轻视做也做不好的事。无论于人于国,都是一件功德。(撰稿 朱棣云)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