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惊世骇俗的漫长遗书

日期:2021-01-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在电影中无比前卫的贾曼,在日记中总是充满深情,时刻不忘勉励自己所爱的人,让人忘记他才是病人。
撰稿|叶克飞


  “我决定拍一部电影,叫作《蓝》。里面不用图像,因为图像会阻碍人的想象力,还必须要有叙事情节,图像会为了展现魅力而窒息。没有图像,就只剩下虚空中那令人爱慕的朴素。”

  这是德里克·贾曼于1992年8月19日写下的日记。身兼导演、诗人、艺术家和园艺家等多重身份的他,早在1986年就确诊艾滋病,一天天走向生命尽头。面对绝症,他没有歇斯底里,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坚持与洞见,向世界缓慢告别。

  后来,他的确如日记所说,拍出了他所构思的《蓝》。在那期间,他已双目失明,皮肤一直在脱落,躺下都变成极其痛苦的事情。

  这部遗作自始至终只有纯粹的蓝色和他的诗性独白,轰动影坛。贾曼在日记中写道:“《蓝》大获成功……有一个年轻人曾被车撞伤,司机肇事逃逸,他在极度抑郁的情况下想要自杀,看了这部电影后,他决定继续活着。”

  “他决定继续活着”,这句话说的并不只是那个年轻人,还有贾曼自己。他曾记录自己在得知染病后的反应:“我把头埋入枕头,对自己说再活一年。”

  1942年,贾曼出生于英国,英国著名导演,一生拍有《卡拉瓦乔》《英伦末日》《爱德华二世》《维特根斯坦》等多部艺术影片,曾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泰迪熊奖等国际性大奖。1986年12月,他得知自己患上了艾滋病。一个月后,他公布了自己的病情,成为那个年代少数公开自己染上艾滋病的名人之一。而早在二十多岁时,他就已经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并且成为那个时代致力于为同性群体争取权利的先驱。后来,《泰晤士报》这样评价道:“德里克·贾曼是他那个时代的同性恋偶像,一个特立独行的天才。”

  在电影领域,贾曼毫无疑问是个天才,而且极其幸运,从不在意票房,却得到无数宠爱。《卡拉瓦乔》等艺术片看起来晦涩难明,却是他对世界的理解,也使他成为先锋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也是可以在画作中挥洒天才的画家,有人甚至认为,比起拍电影,他更擅长画画。他习惯以诗一般的语言写作,作家身份也使得他在电影中的那些独白别具一格。他甚至还是最好的园丁,在肯特郡邓杰内斯留下了梦幻花园。

  书中提到最多的名字当然是HB。1986年10月,21岁的HB刚刚大学毕业,HB与贾曼在电影院里认识,后来便背上行囊来到伦敦。

  在贾曼的日记中,两个人的相处十分温暖。在生命最后时刻,贾曼在日记中写下人生的最后一句话:“HB,True Love”。因为双目失明和双手无力,字迹无比潦草。在《慢慢微笑》一书的封底,这句绝笔在红色封套的映衬下,却显得那般温暖。

  2018年,也就是贾曼去世24年后,HB去世,享年52岁。虽未同年同月同日生,也未同年同月同日死,但他与贾曼的人生都是52年。

  在电影中无比前卫的贾曼,在日记中总是充满深情,时刻不忘勉励自己所爱的人,让人忘记他才是病人。

  他也习惯琐碎记录病中乃至生活中的一切,不故作深沉,也没有激愤。这样的通透,或许来自书中我最喜欢的那段话——“我时常想,我写日记的时候,是否应该写一些‘深邃的’想法,但是,也许肤浅的事情会显得更有趣,生活本身也就是些表面功夫,那些揭露事态本质的想法,还是留在年少的记忆中吧。”(撰稿 叶克飞)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