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画像的故事
回想起1982年在上海师范大学的那次高规格红楼梦学术会议,在秘书组的我还有份特殊工作:照顾徐玉兰、王文娟两位越剧《红楼梦》宝、黛扮演者。其实“薛宝钗”吕瑞英也来了,比较年轻,无需特别关照。她们听会极其认真,文娟老师拿出本练习簿,手不释笔做记录。我偷眼一看,封面上有“孙庆元”三字,想是她与孙道临先生的女儿无疑。他们女儿生在原子弹爆炸那几天,故名。吕瑞英当时从海南岛派出所所长任上回来不久,身上还有股飒爽英气。有一天徐玉兰老师病了,发烧,我搀着她陪她回招待所,感觉她手又软和又温暖,心想就是这双软手,在五七干校修地球多年,躲在厕所里练嗓子还被人告发。好在,这一切荒谬残酷都过去了,你看这些专家艺术家,谁个不是一脸的朝气蓬勃!
河南省博物馆馆长韩绍诗向代表们介绍《曹雪芹小像》的调查情况,结论是现代人伪造的。一石掀起千层浪,专家代表多数同意河南博物馆的意见,也有一些人存疑甚至反对,周汝昌与宋谋瑒反对最烈,强烈要求在上海找公安机关重新鉴定。
我读研前在上海公安局白茅岭农场工作,孙逊先生就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我与同事高雪芳领着韩绍诗,走访了市公安局政保处。徐富宙处长及一众经验丰富的同事们接待了我们,以公安破案手法,将小像与题词拍成照片,放大,再用放大镜仔细查看,把字或边旁剪下,与河南带来的现代人朱聘之的字复合,结论是:两者为同一人的笔迹字体,特别是走之旁、言字旁、马字旁等,以及逗号、顿号,如出一辙。但他们出言谨慎,说河南提供的字迹太少,且是现代汉语报告书,而须鉴定的是古汉语,故建议是否请河南公安局也鉴定一下,多带些朱聘之的字去,尤其是朱的签名,因为“之”字是最能体现一个人书写习惯的,文言里常用,小像题款里就有。
此外,我们还走访了上海博物馆装裱师及书画鉴定大师谢稚柳先生,他们都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不同光照条件下,认真审视了小像,提出看法与建议。谢稚柳先生一直是我敬仰的书画大家,且是我大学老师钱漪云的亲舅,故还偷空环视了谢先生书房。这样开阔、这样书卷气、这样艺术氛围十足的书房,我还是第一次见。可惜我是个粗心的人,那时又没相机,先生书桌上摊开着的画到一半的作品、墙上悬挂着的一幅极为漂亮的对联,都没记下;看见笔架上吊着支硕大的毛笔,我心里想“真个是大手笔啊!”
一路上,韩绍诗先生都紧紧夹着他的黑皮包,那里面有要紧的小像、资料,我们还时时提醒他:当心包包,街上会有小偷。回校路上,轻松了,我编了个笑话,说有个小偷见先生的包鼓鼓囊囊的,以为一定值钱,就踩了先生一脚,抢了包飞奔而去。韩先生听了仰面大笑,还接着我故事编了下去,说:那小偷是河南人,还不止一个,一路跟踪韩绍诗而来,其背后有河南文物造假的黑势力。雪芳不甘寂寞,也接了一段龙来凑热闹,说我们立即返回公安局政保处求助,最后还是靠警察同志把他们抓住……可惜这已编得有头有尾、像模像样的侦探故事也没有记下来,现在都淡忘了。要是记得,编部电视连续侦探剧多好!(撰稿 翁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