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趣解清史细节

日期:2022-01-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向敬之以热播清宫剧为切口,把清史现场的背后细节,显微在读者面前。
撰稿|向 辉


  雍正十三年,从康熙手中接过吏治混乱、国库空虚的政权,交给乾隆制度严明、国力强盛的国家,可以说是清朝最有成就的皇帝,为何在康乾盛世没有存在感?他最初密建皇储的对象是不是乾隆,又对乾隆择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向敬之《大清小史》结合史料,对清史中诸多疑案节点,以及清宫剧背后真相,做了一系列有理有据有料的解析。

  多尔衮为何无缘帝位,他与孝庄的“私情”有几分真实?两个于成龙同朝为官,康熙对他们是否区别对待?雍正与年羹尧最后决裂,是因为他威胁到了皇权吗?乾隆与继皇后的恩恩怨怨,是否对清朝的发展造成了断裂式悲剧?历史上的纪晓岚与和珅,真如影视剧那样水火不容吗?……向敬之以热播清宫剧为切口,把清史现场的背后细节,显微在读者面前。

  向敬之试验着严肃历史和历史小说之外的另外一种读物,但这种“另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表面的是例外,从材料、故事和叙事等方面来说,都必须具有古代性,而他们的文字都必须具有可读性,也就是要有味道。《大清小史》以影视剧为主要切入点,涉及从《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清宫风云》《太祖秘史》,到近来年的《甄嬛传》《钱塘传奇》《独步天下》,再到最近的《延禧攻略》《如懿传》等,这些影视作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视觉呈现方式,给我们带来了直观的历史感受,也就成了一种喜闻乐见的历史叙事。由于他们都是根据历史小说而来,或多或少地有历史的影子,同时也有现实的需要。

  历史是过去的,而大众史学则是当下的,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历史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种可以离开大众而存在的遗存,从一开始,它就是由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所构成属于人的世界。过去的生活,经由历史的文字记录变成了我们的智慧。然而,并非所有的过去都具有相同的价值,因为文字所记载的过去就像是拼图一般,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历史的碎片,即便是再精确的呈现,也不可能对过去生活加以复制,更何况是通过辗转记录而得到的图像。历史的书写,不是为了去复刻那已经消失的过去,而是为了给我们制作一幅作家心目中所想象的拼图。它基于想象力来描绘过去,基于文字的运用来把握历史。在此,幻想与虚构就与历史的写作有了明显的区隔。前者可以充分地展示作者本人的文学能力,而后者则更多地展示作者对历史的感知能力。

  向敬之所写的明清史,可以说是客观地讲史,有趣地爆料,融讲史、评剧、读书、评论于一书,展现出一部有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和文化温度的极简大清史。简明但不简单。写作的过程往往充满了艰辛,为了查阅资料而上下求索,为了码字而白加黑,为了故事安排而抓耳挠腮。每一项都不那么容易得来,没有妙手偶得之,没有信手拈来,更没有天马行空,只有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学习,以及持续地产出,长年累月的阅读、思考和写作,才有了一部部可读的作品。创作的艰辛过程并不需要读者过分的关注。虽然很多读者通过形形色色的清宫剧,甚至是明宫剧、民国戏,以及各种各样的野史传说,对清朝的是非、恩怨、功过和兴衰,有着不同层次的了解,然而,向敬之却在浩繁的清实录、清宫档案、起居注、笔记、志书、档案等中爬罗剔抉,分析蛛丝马迹,推断现场背后,对影响历史走向与转折的大事小节,进行全新的解读,持正而客观地讲述历史发展轨迹。(撰稿 向辉)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