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的枪,最热的血
大导张艺谋不断挑战新题材新类型,其40年来首部战争题材的《狙击手》已在春节档推出。该片撷取抗美援朝后期“冷战冷炮运动”的一段战绩:我志愿军成千上万狙击手每用2发子弹击毙1名敌人,30发炮弹炸毁1辆敌坦克,4个月共歼敌5.2万。“对于这样一场伟大的战争,我们一定要拍好!”张导面临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而深感责任重大,搭建强大的班子,自2021年1月初开机就分秒必争地抢拍这部全雪景战争惊险片。
说起狙击手,大家都知道他们是“守在暗处的死神”,有关的电影还真不少,例如《兵临城下》描写苏联红军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跟德军顶尖的狙击手在斯大林格勒血战中的生死对决;《女狙击手》系列描写苏联一女学生极有射击天赋,参军后杀敌无数。与它们不同的是,《狙》的主角张大弓原先是个不会用枪且从未受过正规战术训练的新兵蛋子,但出于对敌人的仇恨,苦练枪法,用一支未装有任何光学瞄准器的老式苏制步枪,单兵出战32天,射出442发子弹,一共击毙214名敌人,自己毫发无损。这真是一个奇迹,他创造了“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高潮戏是美军为了干掉这位狙击天才,特意调来2名狙击高手,还布下一个局,张大弓斗智斗勇,虽然班长在激战中牺牲,但最后还是获胜了。张大弓被封为“上甘岭狙神”。此角确有原型,名叫张桃芳,曾获“狙击英雄”和国旗勋章等殊荣,后来当上战斗机飞行员。
都说狙击手题材不容易拍好,因为没有太多血腥的交战,也没有血肉横飞的惨烈,均无法用上“宏大”特效来制造视觉冲击。反倒挑战性挺大的,因为狙击手要长时间潜伏,专门射击对方坦克的望远镜、炮兵的观察仪以及目标人物等。故总是让观众觉得摄影元素偏少,镜头信息相对单一,节奏平静缓慢。《狙》又是快节奏抢拍出来的,如何营造出临场感和戏剧张力呢?
对此,张艺谋采用声画对位、空间压缩和时间拉长等手法以增强内在戏剧性。例如片始五班一战士背驮铁片,以激昂的歌声为伴,用后退方式进入开阔地去营救倒地的战友……“呯!”又被击倒,敌狙击手狞笑,班长高喊“把枪拿起陪这帮狗耍到底!”再看张大弓跟美军狙击王牌对决,双方几乎同时开枪,但前者凭借不足0.1秒的微小时间差抢先撂倒后者。这0.1秒被拉长许久,子弹以慢动作射出——射过——射中。全片特写和主观镜头尤多,潜伏的狙击手军帽下只露出一双眼睛,眉角沾雪,但目光警惕、神情沉着地盯着对方;静场亦多,死一般寂静中仿佛可以听到心跳声和呼吸声,开枪声借助音效强化处理而振聋发聩。与这么多大特写相映衬的是茫茫雪山的大远景,凸显了狙击手的孤勇和狙击战的惨烈。张艺谋为此专门挑了最贴近历史地点的吉林白山,在零下20摄氏度的雪乡拍摄所有外景。全片“冷”基调含有双重意义:战斗环境的艰苦和对敌人毫不留情。韩红演唱的主题曲《回家》伴随着战士们远去的影像,以轻柔婉转的歌声回响冰天雪地,道出他们对家国的思念……
对待抗美援朝题材,《狙》采以一种与《长津湖》差异化竞争的思路。除了上述浓缩聚焦外,还拒绝明星而起用新人。张艺谋表示“希望把这部影片献给年轻人”。开拍前,年轻演员都进行了严格的封闭式军事训练。张导还亲自上阵讲戏演示,要他们演绎得所有人看了都说好。张导的23岁女儿张末也参加导演,体现了一老带一新的交班。(撰稿 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