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含腾量”还是“含糖量”?

日期:2022-08-0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追求喜剧小品化的冯小刚就走进了创作的死胡同,“麻花喜剧”的小品化和闹剧化之路自然也走不远。
撰稿|曾念群


  印象里,“开心麻花”自打《夏洛特烦恼》横空出世后,除了一部从别家舶来的《驴得水》,一直徘徊在小品与闹剧的边缘,这次《独行月球》也不例外。

  稍微新鲜点的是,“开心麻花”这次穿上了科幻的外衣,把故事搞到了外太空。创意本身并无不可,且从成片的骨架看,它确实具备了一个软或硬科幻片的故事基础,如剔除其喜剧的追求,拍成一个严肃的科幻故事也无甚不可。可惜的是,它仅借科幻的外衣,拍了一部喜剧片,或者说搞怪片。

  殊不知,喜剧和科幻并没那么好兼容。喜剧是夸张的艺术,如“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可以把中老年送进青春课堂,用年龄的违和制造另类喜感。而科幻虽由科学与幻象联姻,却追求严肃逻辑和理论基石,科幻片所涉猎的科学不一定有论证或被主流科学家接纳,但它的幻想和前瞻与现实之间必须有严谨性和逻辑性。换句话说,喜剧和科幻是很容易背道而驰的两个悖向,剧本不扎实或表演不对路都会产生撕裂。

  好的科幻喜剧有没有,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回到未来》系列。《回到未来》之所以被视作穿越片鼻祖,成为后世临摹效法的教科书,不仅因为其富于开创性的时空穿越理念,还在于泽米吉斯一如菲尔德剧作的缜密逻辑,40年后,我们依旧可以学习它如何铺排故事的起承转合,抓矛盾、埋细节、控节奏。泽米吉斯对喜剧的调度,是基于扎实的科幻理念和剧本逻辑,而非《独行月球》这种流于表面的搞笑。

  《独行月球》在个别处确实有一定的喜感,但剧本不扎实令其功亏一篑。一味追求其搞怪之能事,造成科幻部分不连贯,扎不进科幻的土壤里,加上不接戏,感觉就像块状的桥段和块状的表演在搭积木,拆解了看,是有些料子,但码放到一起,又多有违和。就比如主角独行月,上一秒还是工程师有无所不能的超级大脑,下一秒又是搞怪喜剧人的萌蠢,人物智商跟麻花似的自我拧巴。剩下就是死命煽情,大半场都在煽情,刻意捣鼓看客眼窝,结果悲与喜又拧巴成了一团。

  我不否认沈腾在这部影片中的努力,他甚至为此贡献出了他电影生涯最丰富的一次表演,在若干块状的表演中,情绪到达度相当之高,是实力派的料子。只可惜这些表演因为喜剧积木和剧本的不连贯,成了表演超市的货架码洋,这一堆那一堆,无法拼合一个独立的整体。

  “开心麻花”做舞台剧出身,又不同于严肃话剧,主营所谓“解压喜剧”,舞台表现多小品化或闹剧化。反哺其后续出品的一系列电影作品,“解压喜剧”的金字招牌依旧,故拍摄电影也多小品或闹剧化。我不反对电影表现形态的多元化,然而碎片化叙事的前车之鉴还是要借一借。比如追求喜剧小品化的冯小刚就走进了创作的死胡同,“麻花喜剧”的小品化和闹剧化之路自然也走不远。

  “开心麻花”近年代表作《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日不落酒店》等,水准大有呈抛物线下滑之势,烂片创作集群的势态尤其明显。在过去一年,包揽了金扫帚奖半壁江山。《独行月球》比这些作品略强,但依旧没能逃离烂俗搞笑的泥潭。

  大伙都喜欢用“含腾量”来评说有沈腾参演的作品,《独行月球》几乎由沈腾独挑大梁,说“含腾量”百分百并无不可,只可惜“含腾量”甜度过高,且都是导演和编剧用糖精勾兑的,不仅有苦味,吃着还一嘴金属残留感。(撰稿 曾念群)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