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品评 > 正文

有胜利、有悲剧、有争议

日期:2023-02-1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他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疫苗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现代疫苗之父”莫里斯·希勒曼的故事。
撰稿|仇晓晨


  对于新冠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疫苗可能是一个“终结者”。这一点,20世纪以来的流行病史已经用无数个例子证明了。

  18世纪末,人类发明了首个疫苗——天花疫苗,在此之前,已有5亿人死于这种疾病。此后,疫苗终结了好几种致命疾病,一些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再也掀不起大风浪,甚至已经几乎被世人遗忘,比如专挑胎儿攻击致使流产或先天缺陷的风疹,后天耳聋最常见的原因腮腺炎以及引起永久性瘫痪的脊髓灰质炎。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全球14种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接种的疫苗中,有9种是同一个人的发明,而且他一生中一共研发了超过40种疫苗,其工作据估算每年挽救约800万人的生命。

  在1999年12月31日,20世纪结束之际,当他应总统之邀去华盛顿,提交一份20世纪留给后人的礼物时,万余民众围观,但几乎没人认出他来。

  《疫苗的故事》讲述的便是这位传奇科学家莫里斯·希勒曼和他发明疫苗的故事。

  希勒曼是迄今第一个预测出大流感流行时间的人,他在一次疫情传入美国之前仅三四个月就开发出了流感疫苗并生产上市,最终挽救了数百万美国人的生命。这个速度是疫苗史上从未有过的,也再无人做到。

  希勒曼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人血(极其危险的疫苗起始物料)制造疫苗的人,做出来以后他才知道,原材料血液已经被艾滋病毒严重污染。面对这从未有过的难题,希勒曼凭借专业和自信,通过胃蛋白酶、尿素和福尔马林组合进行处理,得到了只剩100%纯净的乙肝表面蛋白的血液,可谓技术奇迹。

  作者奥菲特博士曾与希勒曼共事,并在其人生最后几个月里与之成为密友。凭借对疫苗研发的了解和对希勒曼的熟悉,作者在这些疫苗故事中巧妙地穿插了疫苗发展史和疫苗制作知识,让读者了解到做疫苗到底是怎样一回事。比如,希勒曼为什么要提取女儿喉咙里的腮腺炎病毒注入受精蛋,为什么要先把鸡胚的头切掉,再把剩余的身体部分完全切碎?希勒曼为什么说“鸡是我最好的朋友”?以及为什么说他的流感疫苗英雄故事现在再也无法复制?

  希勒曼立志要通过疫苗来预防所有儿童常见疾病,为了无限接近这个目标,他始终在向前狂奔。但他不是完人。书中的希勒曼有血有肉,他性格暴躁,为人强硬,随时随地“出口成脏”,以致他在默沙东公司的上司看到他会瑟瑟发抖。

  这本书是关于疫苗的故事,也是对科学家和科学精神的赞颂。

  在人们眼里,希勒曼也许是个天才,一路开挂,成就可能无人能及,但谁又知道他出生于“牛仔之乡”蒙大拿州,家境贫寒,一生下来就没了妈妈,小时候好几次差点没命,科研之路一度崎岖,曾经不得不因政治力量而放弃自己的研究,呕心沥血的工作成果受到肆意诽谤却有口难辩。

  在《疫苗的故事》中,作者奥菲特博士作为疫苗、免疫学和病毒学专家以及专门研究传染病的儿科医生,通过他的专业知识、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疫苗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如何挽救了上亿人的生命,人类又为此付出过怎样的沉痛代价,最重要的是,他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疫苗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现代疫苗之父”莫里斯·希勒曼的故事。纵观其一生,有胜利、有悲剧、有争议,也有现代疫苗不确定的未来。撰稿|仇晓晨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